这是中国传统的九大节日。有中国的情人节之称。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有九个。我们先来看看到底哪些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什么几乎中国所有传统节日都跟吃有关?

为什么几乎中国所有传统节日都跟吃有关

我们先来看看到底哪些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搞清楚了这个问题,就很清楚这个答案。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有九个。按时间顺序分别为:一、正月初一春节;二、正月十五元宵节;三、清明节;四、五月初五端午节;五、七月初七七夕节;六、八月十五中秋节;七、九月初九重阳节;八、腊月二十三小年;九、腊月三十除夕。这是中国传统的九大节日。

其中,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和除夕是五大重要节日。上述罗列的九大传统节日,也注明了节日时间。那么,我们再来看哪些节日是与吃有关的。一、春节。一年岁首,农历新年。是上古时代岁首进行祈年祭祀(包括宗教信仰和对先祖的祭祀)活动演变而来。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杂糅了各个地方、各民族的多种民俗为一体,慢慢形成了现在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

至于说春节期一家团圆,备些比往常丰盛些的食物则是有着农耕文化显著特征的、华夏民族子孙寄托的一种载体。二、元宵节。古人将‘’夜‘’称为‘’霄‘’,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之际,所以称为元宵节。元宵节还有其它很多称呼,我们这里就不一一详说。元宵节的由来至今没有统一的定论。有神话祭祀传说,有始于汉文帝说,有始于武帝说,也有始于东汉明帝参佛说等等。

不管哪种说法,元宵节的来历不明至今也就成了传说。但从现今我们依然保持的元宵晚上闹灯会上看,倒与明帝参佛说有点近似。从历史的发展上看,我个人更愿意相信是祭祀主宰人间烟火的泰一神有关。与吃倒没关系。三、清明节。春秋时期,就有以祭祀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为主的上巳节。时间是每年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魏晋时固定为每年的三月初三。

上巳节后还有个寒食节。寒食节的时间是冬至后的105天。寒食节据传是晋文公为感恩纪念介子推而定下的节日,似乎是从上而下由行政命令强制百姓执行的一个节日。寒食节后才是清明节。因这三个节日时间接近,各地风俗相似,慢慢的就三合一形成了现在的清明节。清明节的主要内容是祭亡扫墓,追思缅怀先祖。但因清明时节,大地己经回春,春光明媚,人们也就借此机会游春踏青。

与吃也没有关系。四、端午节。端午节据传是楚人为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屈原而来。风俗是吃粽子、挂艾草和赛龙舟等。这个,与一般意义上的吃沾了边。可以算着与吃有关。五、七夕节。据《西京杂记》记载,七夕节起源于汉代,来源是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中国的情人节之称。其风俗是女子穿针乞巧、种生求子及参拜织女和哂书斗文等等。

各地风俗略有不同。但相同的是都与吃无关。六、中秋节。中秋节因恰值三秋一半,故名中秋节。当然,中秋节的其它名称也很多。据传,中秋节起源唐初盛行于宋朝,之后,一直保持至今。其风俗是为祈福丰收、思念故乡和期盼家人团圆而演变的祭月、赏月、喝桂花酒和吃月饼等活动。因其这一节日,从而衍生出了专为这一节日打造的小吃:月饼。

如果说与吃有关,勉强说的上。七、重阳节。古人认为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重合故名重阳节。重阳节也不例外有其它许多称呼。据传,重阳节始于远古的祭祀活动,成型于春秋时期,慢慢演变盛行于唐朝形成节日,此后一直沿袭至今。其风俗是登高赏秋和感恩敬老二大主题。与吃关系不大。八、小年。小年来源于古人祭祀灶君的节日。

其起源时间现在也很难考证具体在哪个阶段。但既然是祭祀灶君,那大致可推断至少在商朝就己经出现。其风俗是除残掸尘、吃灶糖等,寄托人们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这个传统节日宗教性质隆重与吃也没关系。九、除夕。因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所以叫‘岁除’。除夕这一名称定型于西晋,是月穷岁尽辞旧迎新的意思。其起源大约发端于东周时期,慢慢演变成现在我们大家都熟悉的的样子。

其风俗虽南北差异较大,但几个主要的内容大体一样。一是祭祀先祖上坟点灯;二是全家团圆吃团年饭,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不吃;三是除夕夜的灯光昼夜不灭;四是守岁一夜不眠;五是午夜后放爆竹迎接新年等等等等。除夕的团年饭是一年中最后的一餐,故较之于往常特别丰盛,无论大家小家都倾其财力办一桌象模象样的团年饭。如果说与吃有关,除夕倒还真说的上。


文章TAG:饮食文化  传统  论文  体现  怎么体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论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