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二、关于杜甫 《登高》1、第一的由来研究杜诗的人一定会推崇杜甫的《秋兴八首》,但是杜诗研究专家胡应麟却把《登高》评为“古今七律第一”;他的原话是:“此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移,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此篇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同样用“第一”评价《登高》的还有清朝的杨伦,他在《杜诗镜铨》中点评了这首诗,不过他含蓄一些, 认为《登高》是:“杜集七言律诗第一”。2、集大成者一般人认为, 律诗到了杜甫手里才完全成熟起来。无论是律体的绝句、长篇的排律还是八句的五、七律,杜甫都留下了大量的超一流作品。加上他古体诗也是唐朝的最高水准,因此杜甫被认为“各体兼工”,是 “集大成者” 。

3、《登高》是一首标准的律诗杜甫这首《登高》是标准的格律诗,对仗、平仄、黏连、押韵无一不严谨。七言律诗中间二联对仗即可,这首诗通篇对偶(尾联词性宽对、首联平仄宽对),另外还有不少句中对(风急天高、渚清沙白、悲秋作客、多病登台)。在初盛唐时,很多格律诗并不严谨,例如黄鹤楼就是半古半律的一首诗,严格来说不能算是七律。

4、其他的评价古人关于《登高》的评价也多不胜数,有一个评价说这首诗“形、声、色、态兼备”。从章法上说,与《黄鹤楼》不同,《登高》是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特别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开阔,出神入化,得到无数的赞誉,这是真正的盛唐气象。前四句通过增添感情色彩的物象描写(如风急、猿哀)”,为后四句的感情表达做了铺垫,抒发了自己年老体衰、他乡漂泊、穷困潦倒的哀伤情绪。

5、结尾这首诗整体色调悲壮阔大,但是结尾暗淡气势减弱,结尾也受到过不少批评。明王世贞撰《艺苑卮言》: 老杜集中,吾甚爱“风急天高”一章,结亦微弱。清代吴昌祺 《删订唐诗解》:太白过散,少陵过整,故此诗起太实,结亦滞。结语我们写诗还是学《登高》而不是学《黄鹤楼》,如同学书法从楷书学起。一开始就学黄鹤楼就如同学李白一样,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

怎样理解“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一句话?

这两句诗出自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的七律诗《登高 》。前面写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指明季节环境并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接着信手拈来“萧萧下”与“滚滚来”,浓缩了时空,让人身临其境,易引发共鸣。再浓墨重彩,引出精致简炼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名句,这十四字,内涵丰富,表达了作者远离故乡,颠沛流离,长期辗转,随业沉浮的惨状;阐明了自己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举目无亲,孤独无依,愁绪满怀的心境。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登高  杜甫  使人  有感  此情此景  杜甫登高  面对此情此景  使人想到了什么  读杜甫《登高》有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