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考生人数多,基数大。所以国家教育部分配的资源平均到每个考生身上,就更体现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但是虽然河南省境内只有一所郑州大学211院校,不过郑州大学的学生人数超过了七万人,位居全国第一!但是除了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财经大学也是众多学子的不错选择。一亿人口的河南省只有一所211大学,但却是全国学生人数第一的大学。

为什么河南唯一一所211大学是郑州大学而不是河南大学?

如今河南没有一所211985齐名的重点大学,只有一所211大学郑州大学位于河南省会郑州,河南学子若想就读于一流高等学府,必须经过激烈乃至惨无人道的考试竞争走出河南。这种现象恐怕亘古未有,只是最近六十多年的奇观。这六十多年中,曾经与清华大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河南大学,孵化了诸多大学或院系,自身却辉煌不再。

按理说,河南省应该是现代中国一流大学最云集之地。我们先来看看河南历史上的教育状况。人文初祖三皇五帝在河南兴学施教,华夏文明肇始,传说黄帝时代的仓颉就是河南造字的。夏商周三代,官学萌芽,崭露头角。西周初年,周公在洛阳制礼作乐。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河南贡献的思想家有老子、墨子、庄周、惠施、列子、鬼谷子……就连孔子周游列国,也多半是在河南转悠,弟子子贡便是河南人。

秦始皇焚书坑儒,民间私学不绝如缕,孔子的九世孙孔鲋来到河南,教授弟子百余人。东汉建都洛阳,颁布了中国第一套标准教材“洛阳熹平石经”。洛阳太学是东方第一所国立大学,鼎盛时人数达三万余人,论规模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洛阳的鸿都门学则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隋唐科举制盛行,河南各州普遍设立学校,东都洛阳设有国子监。

到北宋年间,河南文教迎来光芒万丈的极盛时代。范仲淹、王安石和蔡京分别主持过三次兴学运动,地方官学得到极大普及。河南书院繁荣,北宋四大书院河南就有两个:嵩阳书院和应天书院。应天书院培育了一大批宰相、思想家和文学家,成为支撑北宋的人才基地。值得一提是,早期山长戚同文怀抱“天下同文”的理想,有教无类,各地读书人云集应天书院求学。

南宋以降,河南文教有所衰落,明清两代书院复苏,民间办学不辍,虽然不复北宋时的壮景,但河南始终是中国文教的重镇。河南古代有“天下名人,中州过半”之称。民国学者丁文江考证《二十四史》立传的历史人物,河南籍的有912人,占比16.3%居于全国之首。秦以降的两千多年历史中,有籍贯可考的宰相有1037位,其中河南籍宰相有220人,每五个宰相就有一个是河南人。

 4/6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211  河南  一所  河南为什么只有一所211  为什么河南只有一个211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