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人来说,数学最重要的是锻炼了人的思维,因为数学更加侧重逻辑思维的培养,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优秀的数学家同时也是很厉害的哲学家。当你出了校门,很多数学知识可能就没有用了,但是数学思维却影响你一生。日本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学生们在初中或高中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因而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出校门不到一两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那种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地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有的省份新高考为什么将历史或物理定为必选?这样合理吗?

这是新高考3 3方案的改进版,也就是3 1 2方案,虽然还没有一个省明确公布,更没有省份正式实施,但是似乎已经势在必行。虽然没有实施,但是作为一名高中历史老师,我似乎已经能够感受到这个方案的弊端所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老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新高考“3 3方案”中,除了弃物理现象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题目难度不同带来的影响,这一点在“3 1 2方案”中依然没有解决。

举个例子:加入甲考生选择了物理、化学、生物组合,乙考生选择了历史、化学、生物组合,这样是符合物理或者历史中必选一科要求的。那么,问题来了,你能不能保证物理和历史难度相同?加入物理和历史都以120分的原始分计入,成绩好的学生选择了物理,成绩稍微差一些的学生选择了历史,结果选物理考了90,选历史的考了110分,这样的话,在化学和生物成绩相同的情况下,选择历史的同学就比选物理的高出了20分,如果二者同时选择了某大学的化学专业,后者就被录取了,这合理吗? 二、不弃物理就会弃历史,这符合改革的初衷吗?把物理或历史列为必考,这是因为这是文科和理科中最重要的两门学科,现在二者不能一起选择,结果就让“物理”和“历史”进行厮杀,学生不弃物理就弃历史,这合理吗?新高考“3 3”方案中,学生可以选择物理和历史的组合,那么“3 1 2”组合中,这种组合就不存在了。

原来成绩好的还可能选择历史,这么一改革,成绩好的选择物理和其他组合,而成绩差的基本会选择历史,让选择历史的学生的水平明显下降,这符合国家重视“历史”的初衷吗?这个方案,是为了弥补新高考方案中的“弃物理”现象而实施的,虽然还未实施,就听到一片叫好,但是其问题依然严重,希望相关人员在未实施之前,提前想到或解决这些问题,避免实施后让学生当成了“小白鼠”,然后再去想办法“补补丁”。

易经在中国流传几千年,而且很受推崇,为什么不能把它发展成像高数一样的一门学科呢?

我没读过易经,但能流传几千年必有它的道理,从现代自然科学丶社会料学的理论且不能解释,可从哲学角度去分析理解,中国中医、苗医、藏医、佛学、道学等都同理。因为古代自然科学谈不上,只能依赖劳动人民的实践经验通过哲学推论再实践的反复过程而证明事物存在丶运动、过程、效能。仅用现代有限的自然科学水平是无法解开的!。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数学  近代  转化  传统  数学为什么不能按照历史来将  中国传统数学为什么没有转化为近代数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