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备适应大学学习或社会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康健全的人格素养。“综合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思想方法,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应用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能够善于观察现象、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总体上说“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是考试内容改革的基础性工程,凸显了高考的考试功能和考查理念,也将为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提供坚实理论支撑,使高考能够更好服务立德树人根本要求、提高教育质量主要任务和人才强国战略部署。注重协同推进,逐渐完善改革支撑体系展望2017年,要进一步落实《实施意见》部署的改革任务,在重点推进高考评价体系建设的同时,体现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通过三方面举措逐渐完善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支撑体系。

第一,修订完善考试大纲,固化改革成果、彰显改革方向。考试大纲是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制定的,是高考命题的标准和依据。考试大纲修订的目的,一是贯彻落实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神,体现国家人才培养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进一步强化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二是加强高考命题的标准建设,进一步密切高考测评标准与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的衔接,提升标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突出高考作为衔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桥梁的功能;三是进一步完善考核目标和考试内容,结合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完善考核目标的内涵,增强科学性和规范性,适当调整选考模块,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契合课程标准修订方向。

新修订的考试大纲集中反映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核心立场,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第二,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评卷工作、成绩报告是高考工作的重要环节。为确保高考人才选拔要求得到贯彻,高考命题要有全局观,要渗透到考试的全过程。

一是科学制定答案及评分参考。创新大型主观题的评分理念和技术,通过基于能力的评分方案设计,克服主观题评分的模糊性,提高能力考查的效果。二是进一步加强对评卷工作的指导。完善评卷人员的培训机制,做好评分细则制订等工作的指导;及时收集学生的真实作答情况,利用好试题的各方面反馈信息。三是试点改革成绩报告方式,丰富报告的形式、内容和功能。

新高考改革究竟改了什么?

新高考改革究竟改了什么

高考几乎牵动每一个家庭最敏感的神经,新高考更是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的高度关注,每一条跟新高考相关的新闻很容易就成为头条。新高考的背景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开始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步伐。《决定》“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第四十二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明确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由此可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的重要性,其中高考制度改革更是教育领域改革的重中之重。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此次新高考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机制。

新高考的变化新高考的变化主要在于三大模式的系统性变化,即考试评价模式变革、招生录取模式变革、教学培养模式变革。其中,考试评价模式的变革是此次改革的“牛鼻子”,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01 考试评价模式的变革考试评价模式的变革主要体现在考试类型的增加、考试科目的增加、考试次数的增加以及考试时间的变化,如表1-1所示。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新课改  浙江  高考  经验  改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