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图画美,《秋天的怀念》的人物美,《济南的冬天》的情感美都是通过朗读传递出来的。然后在选择精美片段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例如《春》这一课的朗读教学,我让学生进行第一、二段的朗读训练,主要从四个方面把握:重音、停连、情景,情感,重音读好:盼望着、近、朗润、涨、红;停连读好:来、了,做好声断气不断。情景提示:似乎看到万物复苏,春回大地一片生机盎然的图景。

情感是:欣喜和兴奋之情。学生通过朗读,能从四个方面去把握朗读的技巧和方向,并在全文阅读中也运用起来,便能深入理解作者表达出来的热爱春天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 第二,通过准确的语言分析培养审美能力。 语文课离不开语文分析,提高审美能力也离不开语言分析。例如《春》这一课,我们可以用“--------用得好,写出了-------”这样的句子让学生自由发言,但并不是一味的放,要注意收的重要性,在学生开放性的回答之后,再要求重点赏析一个关键词和一个句子的美,关键词主要读出字面意思和文中意思,然后再深入读出深层含义,进一步读出作者的情感。

句子的美主要体现在修辞手法上,读出修辞手法的作用和含义来。例如:关键词“闹”,不仅写出了声响,还写出了喧闹沸腾的景象,侧而衬托出春花的竞相开放,万紫千红和香味浓郁的特点。一个句子“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花的颜色很鲜艳,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既可以进行语言赏析的训练,又可以提高其对语文的审美能力了。

第三,通过深刻的主题体会培养审美能力。这一点在每一课的教学都是重点,关键是不能是教师自己归纳总结出来的,不能直接就板书让学生抄就完了,一定是学生们通过学习后,结合个人的体会得出来的,这是教师大胆放手,舍得给时间让学生进行个人及他人的思想交流与碰撞,得出深刻的体会。一个人的审美能力有很多,提高审美能力的方法也有很多,我们只有经过大量的阅读作为基础,长期的阅读体会和能力训练作为辅助,相信,在潜移默化中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

请教大家:如何培养书法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

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如何培养书法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一句话,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要学习书法史,也要不断的临摹古代的各种法帖,不但要临摹帖学派的发帖也要临摹碑学派的法帖,通过对中国书法史的了解,我们才能够奠定一些基本的书法常识和书法的历史知识,你具备了这些基本的知识,你才能够有欣赏书法的能力。但是,在此,我纠正一下,今天我们讨论的问题应该不涉及书法“鉴赏”而是欣赏比较合适。

因为“鉴赏”包括了更多内容,要超出“欣赏”的范围很多。例如,一个字帖的真伪也会属于“鉴赏”,但是,不一定就是欣赏。比如说,什么年代的书法家写什么样的书法,什么样的风格是哪个书法家的,这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历史知识,比如说汉代的书法家就写不了楷书,而唐宋时代的书法家他们是不写隶书的,颜真卿的书法和米芾的书法是不一样的,等等,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些常识,我们应该具备,这叫欣赏。

不涉及考古考证。书法欣赏主要有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书法规范的层次,也就是说我们只要看到书法能够规范的来书写,这就是我们具备了对书法的基本的欣赏了。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更高层次的书法欣赏,就是精神层面的层次,这个层次是较高层次的欣赏,也是我们重点要培养和发展的。一般来说,我们能够欣赏到规范的书法,这个不是太困难,因为我们开始学习书法,从初学的阶段来说,都是从楷书、行书这样一些书法欣赏学习的,而且这些书法都是比较主流和常用的书法。

还有一些书法呢,它并不具备主流的特点,比如说草书,篆书,甲骨文等等,这些书法它不是主流。书法是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一些书法。到了我们今天,对我们来说有些书法已经很陌生了,比如说,我们很多人是不认识篆书的,还有一些人对于草书也不认识,对他们来说,欣赏这些书法当然很困难,我们首先要认识这是一个什么字,这是一段什么文,他为什么这样写?是属于哪个流派的?这些需要我们一定的知识,这些知识如果不经过一定的专业的培训,是很难欣赏这些书法之美的。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