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生和家长的角度来说,除了要防止政策退出,还要防止常规原因退出。招生计划限100人,不能增加,所以只能退三个排在最后的考生。为什么高标投比要大于1?这三名候选人成了撤档政策的牺牲品。可能存在候选人政策退出的风险。很难从根本上消除政策退出的风险。

为什么有时会出现退档?

为什么有时会出现退档

题主问这个问题是不知道有投档比例一说和对高考志愿投档流程不了解造成的。大家也只有对为什么会退档有全面理解才能规避这个志愿填报中最大也最难避免的风险。在平行志愿下,高校对学生调档的方式是先不管专业,而是按投档计划按学生分数进行调档的。通俗地说只要考生分数达到了高校投档分就会把你的档案调过去,在这一批次考生将失去再向其他高校投档的机会。

本来高校调考生档了,考生志愿就成功一半了。但为什么还有可能被退档呢?主要两个原因。一是考生所有专业志愿都填高了,而又不服从专业调剂。高校在调档后,再按学生专业填报情况检索,一个个专业录取。而当考生分数比所填的所有专业录取分都低,此时本来高校可以看情况调剂到其他专业,如果学生不服从调剂,那只能退档。二是现在高按比例超招生计划调档,规定一般在105,不得超过120。

比例105,也就是说某高校计划数100人,调档则调105人,如果某考生正好是后面的这5人,如果学校没有承诺不退档的政策,也就是不在预留的计划中拿出名额,将被退档。当然这后面的5人也不是严格意义上分数的后5人,在有专业极差的高校还要算上专业录取情况。也就是按该校专业录取规则,检索中排最后的5人。比例越高,退档人数就越多。

高考志愿退档考生后果很严重,为什么不能按11比例投档?

高考志愿退档考生后果很严重,为什么不能按11比例投档

高招投档为什么不能按照1:1比例投档这个问题本不想再回答。因为这样类似的提问我已经回答过多次了。但是确实看到有人在这里胡说一气,考生和家长本来就不太明白,而平行志愿退档的情况又恰恰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点。还是说一说吧。从提问内容看,提问者说考生一旦被退档,整个批次的志愿都作废了,只能征集志愿。说明他已经意识到退档的巨大风险和严重后果了。

1. 高招投档比例为什么要大于1:1?我们知道高招录取有两个重要环节,投档和专业录取。在投档环节,由省级高招办主导操作,高校配合提供投档比例。所有填报该校的考生按照分数高低和考生志愿排队根据招生计划和高校配合提供的投档比例向高校投放电子档案,投满为止。投档到高校的最后一名考生的分数就是高校的投档线也叫提档线调档线。

投档后的下一个环节是专业录取。专业录取环节由高校主导操作,省级高招办配合监督。高校要根据投档后考生填报该校的专业志愿以及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按照高校专业录取规则分数优先专业优先和专业分数级差和考生其他条件进行专业录取,如果有不合格考生就会退档。专业录取后各个专业录取考生的最低分就是专业录取线,最低的专业录取线就是高校的录取线。

如果高校设置的投档比例是1:1.那就是说假如高校在某省的招生计划是100人,投档也就是100人,排名第100的那位考生的高考成绩就是投档线。如果投档后在专业录取的时候,有3名考生分数虽然高于投档线,但是专业录取时候由于各种原因不符合条件比如身体原因,比如单科成绩原因就要被退档,这时候高校实际录取的考生只有97人。

高校就没有完成100人的招生计划。这时候任何一个人都会想到,当初投档的时候要是投档103人,退档3人,录取100人,就正好完成招生计划了。在这里,招生计划100人,投档103人,投档比例就是103%。或者说是1:1.03。于是就说明了高招投档比例要大于1:1的必要性。投档比例是不是越大越好?也不能这样说。

上例中,招生计划100人,103人的招生比例为1:1.03。如果这103人都符合专业录取时高校的专业录取条件。招生计划限100人,不能增加,所以只能退三个排在最后的考生。这三名候选人成了撤档政策的牺牲品。如果是平行志愿,不仅不能考上这个大学,比如一个学校,而且之后报过的所有学校,比如BCD,都是无效的,不能重新申请档案。


文章TAG:为什么不能退档  退档  志愿  高考  考生  后果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