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小升初?

在学习阶段有几个阶段,就是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而其实,最不用我们担心的就是幼儿园升小学,还有高中升大学,这个不用去担心。最让我们要去想,去担心的是,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这两个阶段,原因是什么呢?就是这三个阶段的差距性很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难度有很大的跨越性。这个也就是很多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可能在数学和语文都能拿到九十几分,而到了初中,就只有七八十分,可能到了高中,甚至会变成了不及格。

这种情况实在太多,毕竟小学的平均分极高,可能就达到九十几分,之前,我听说,一个孩子九十四分,就是班里倒数第一了。那么说明小学的难度没有拉开,大家的分数差得不多,差一分可能就差好多名将。那么,我们的重点来了,应该怎么去面对小学升初中呢?原因很简单,还是要有重点的去学习,去准备。语文怎么准备呢?语文是什么,就是语言,语言要怎么学习了,就是听说读写。

尤其阅读十分的重要,阅读上来了,整个语感都上来了,那么写作就不成问题了,所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数学怎么准备呢?可以提前到新华书店,把初一的数学书给买过来,然后提前让孩子去预习,数学这东西,靠老师讲,还是比较难吸收的,关键还是得自己去吸收理解。很多会担心,那如果提前学会了,孩子会不会不专心听讲呀,以为自己会了,还要听什么呀?事实上,你完全不用担心,你觉得那些学霸不会吗?就数学来说,会的就是会的,不会就是不会的,尤其你有一定基础下,听老师讲,更容易,难道不是吗?。

小升初该如何做好衔接?

小升初该如何做好衔接

我孩子去年经历了小升初。小升初结果尘埃落定后,我们带他去了一趟法国,玩了20多天。回来后假期已经所剩无几,报了某辅导机构语数外三科暑期辅导班,为期一周。迄今为止,孩子已经度过初一(上)的忙乱期,真正进入了初中状态。我以一个“陪读妈妈”,“过来人”的观察和总结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先说一下孩子初一上的学习经历。

孩子进入初一伊始,印象最深的就是密集的考试节奏。新学校似乎要给孩子们一个下马威,让孩子们好好收心。有开学考,开学考难度很大,有的科目直接用了中考原题。孩子们几乎都被考“蔫”了。孩子班上,最高分也就235分。开学考结束后,进入上课状态。学习科目除了语数外,还增加了历史,政治,生物,地理。学习科目的增多,不仅意味着学习难度的提高,还意味着学习量的骤然加大。

开学伊始,孩子们做作业经常会做到晚上10点。有一次我记得孩子班上同学普遍做到了凌晨12点左右。原来小学阶段,孩子睡眠时间一般都能保证到8-9个小时,但到了初中,睡眠时间7个多小时是常态,睡眠时间不足直接影响听课效率。最初一个月,孩子经常跟我反应上某些课的时候会打瞌睡。开学一个月后,孩子又面临了第一次月考。

月考成绩比开学考稍有提高,但以孩子班上成绩为例,三科平均分能到80已经是好成绩。这种成绩比起小学动辄95,100的分数差了好几个档。尤其是语文成绩,60-70分是常态。第一次月考,第二次月考,期中模拟考,期中联考,期中考试,初一(上),印象中就是连轴转的考试模式。而且,孩子考试分数与小学分数的天壤之别会让看重成绩的父母焦虑到极致。

这种严重的考试-受挫模式直到临近学期末才有所缓解。这个阶段,孩子大人都慢慢摸索出了规律,适应了初中生活的节奏,学校的考核重心也回归常态考试模式,即不再偏重难题超前题,而开始侧重于常规知识点考核。大人孩子们这个阶段的状态慢慢就会好转,从最初的紧绷状态到张弛有度的放松状态。初一(上)结束后,由于已经有了足够的经验,孩子没有报任何辅导班,采用了在家“温故而知新”的方式。

现在孩子已经是初一(下),节奏已经能控制得很好了。回到这个问题,小升初如何做好衔接?考虑到初一学习量和学习难度的加大,我觉得暑期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习的重点:数学,预习(可采用辅导班或者网课 家中父母监督的方式)。另外,数学计算能力的强化很有必要。初一上,每次考试都会有计算送分题,拿高分的一个关键是计算不能出任何差错,否则,对数学成绩的影响很大。

 1/4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