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答辩一般会问什么问题?

大学毕业答辩里有哪些潜规则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来回答一下。对于即将面临毕业答辩的大学生来说,提前了解毕业答辩会涉及到哪些问题,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准备,以便于提升自己的毕业答辩成绩。本科生毕业答辩与研究生毕业答辩会面对不同的答辩场景,涉及到的问题也会有明确的区别。对于本科生来说,在毕业答辩的过程中,通常会面对三大类型的问题,其一是论文是否有实践场景(项目)作为支撑;其二是论文运用了哪些理论和技术;其三是论文中的数据是如何得出的。

对于本科毕业答辩来说,老师通常比较注重毕业生在准备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是否有实践的经历,毕竟当前的本科生教育是以培养行业应用型人才为主,这一点一定要引起毕业生的足够重视。论文中涉及到的理论和技术也是毕业答辩过程中,老师会重点关注的内容,本科生论文本身并不会强调理论体系的创新性,但是会关注是否有行业应用上的创新。

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如果能够把大数据技术与某个行业领域相结合(金融、医疗等),从而发现一些创新点,那么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毕业答辩成绩。按照历史经验来看,老师对于本科毕业论文中的数据会比较敏感,在毕业答辩中,很多同学就是因为数据的问题没有解释清楚而影响了毕业答辩成绩,所以本科生在答辩前,一定要把论文中的数据搞清楚,要“心中有数”。

对于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来说,在答辩的过程中,通常也会面对三大类的常规问题,其一是毕业生都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发布的文章),这是比较重要的,也是决定毕业答辩成绩的核心因素之一;其二是技术成果的应用空间;其三是能否在已有的成果上持续创新。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大学毕业答辩里有哪些潜规则?

我在高校工作多年,参加甚至组织过无数次的答辩,对答辩潜规则这个问题颇有些心得。除了内容、结构、程序和礼仪等答辩明规则之外,还有着约定俗成但并不成文的潜规则,违反潜规则的后果会很严重。第一,不要过度吹嘘自己论文的创新论文都有创新要求,但实际上只有极个别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创新,在答辩过程中着重介绍自己所做的工作,对创新点的介绍一带而过。

什么国内首创,填补空白之类的大话绝不要说,否则惹评委反感,拿问题怼你,那就被动了。第二,不要贬低其他学术观点论文中你采用了某种理论和方法,为了显示自己论文的正确性,对其他的理论和方法大加贬低,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因为答委中很可能就是你所反对的理论个方法的坚定支持者,你对此不了解,但其它评委很了解,他也知道其它评委了解。

你的贬低相当于公开打这个答委的脸,你说他能不抽你吗?第三,不要跟答委争执即使你认为答委的理解是错的,你有100%的把握当面驳倒他,也不要这样做。答委表面是跟你交流,其实是在跟其它答委进行无声的交流,答辩是对你的考核,更是对答委的考核。我曾经见过不少情况,学生捅了答委一刀,答委不动声色地提出了连环问题,一个坑接一个坑。

第四,一定要邀请自己的导师到场。有些学生是二等导师。名义上的导师必须请到现场。如果镇上有导师坐镇,评委会给五分面子,不会全杀。导师可以在你在场的时候保驾护航,在你进退两难的时候把导师推出去。比如遇到委员回答的问题,可以留在部队。你可以换个话题说:“我的导师XX教授曾经跟我讲过这个问题,他认为……”然后导师认为你说的不准确,会把题目引过去,你来解决问题。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