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的区别

逻辑结构设计。根据已经建立的概念数据模型,以及所采用的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数据模型特性,按照一定的转换规则 把概念模型转换为这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所能够接受的逻辑数据模型。 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不同的逻辑数据模型,如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等。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的区别

2,数据库结构设计包括哪些

数据组织是数据管理的基础 数据组织结构 设计是指按照一定的方式和规则对数据进行归并、存储、处理的过程。 数据库结构设计主要包括: 概念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 物理结构设计
物理结构,你知道你在说什么么? 你说的应该是数据结构吧? 物理结构涉及到硬盘层次了,数据在那个扇区,哪个盘上 数据结构指数据的组织,比如链表,树,图等等。你先搞清楚你需要什么吧

数据库结构设计包括哪些

3,数据库设计中的概念结构设计的主要工具是什么模型

1定义人们把数据库设计分为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运行与维护6个阶段。概念结构设计就是对信息世界进行建模,常用的概念模型是E-R模型,它是P.P.S.Chen 于1976年提出来的。 2主要任务概念结构设计的任务是在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需求说明书的基础上,按照特定的方法把它们抽象为一个不依赖于任何具体机器的数据模型,即概念模型。概念模型使设计者的注意力能够从复杂的实现细节中解脱出来,而只集中在最重要的信息的组织结构和处理模式上 3策略方法主要有四种策略:自顶向下,自底向上,由里向外(逐步扩张)和混合策略。方法是先画出组织的局部E-R图,然后将其合并,在此基础进行优化和美化。 4重要性概念数据模型,主要在系统开发的数据库设计阶段使用,是按照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建模,利用实体关系图来实现.它描述系统中的各个实体以及相关实体之间的关系,是系统特性和静态描述.数据字典也将是系统进一步开发的基础.

数据库设计中的概念结构设计的主要工具是什么模型

4,什么是数据库的概念结构 试述其特点和设计策略

数据库设计6个基本步骤: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特点: (1) 能真实、充分地反映现实世界,包括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能满足用户对数据的处理要求,是对现实世界的一个真实模型;2馆 (2)易于理解,从而可以用它和不熟悉计算机的用户交换意见,用户的积极参与是数据库设计2成功的关键; (3)易于更改,当应用环境和应用要求改变时,容易对概念模型修改和扩充; (4)易于向关系、网状、层次等各种数据模型转换。概念结构的设计策略通常有四种。设计策略:(1)自顶向下,即首先定义全局概念结构的框架,然后逐步细化; (2)自底向上,即首先定义各局部应用的概念结构,然后将它们集成起来,得到全局概念继构;(3)逐步扩张,首先定义最重要的核心概念结构,然后向外扩充,以滚雪球的方式逐步生求其他概念结构,直至总体概念结构; (4)混合策略,即将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用自顶向下策略设计一个全局概念结格框架,以它为骨架集成由自底向上策略中设计的各局部概念结构。
数据库系统又称为DBS,是由数据库及其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常用的系统有:Oracle、DB2、SQL Server Access等。其特点可综合概括为:为用户提供给易用的用户接口,对数据及其关系进行安全的管理和维护

5,在信息系统开发中数据库系统设计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概念结构设

在信息系统开发中,数据库系统设计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__物理___结构设计。
数据库是依照某种数据模型组织起来并存放二级存储器中的数据集合。这种数据集合具有如下特点:尽可能不重复,以最优方式为某个特定组织的多种应用服务,其数据结构独立于使用它的应用程序,对数据的增、删、改和检索由统一软件进行管理和控制。从发展的历史看,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高级阶段,它是由文件管理系统发展起来的。 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分三个层次,反映了观察数据库的三种不同角度。 (1)物理数据层。它是数据库的最内层,是物理存贮设备上实际存储的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原始数据,是用户加工的对象,由内部模式描述的指令操作处理的位串、字符和字组成。 (2)概念数据层。它是数据库的中间一层,是数据库的整体逻辑表示。指出了每个数据的逻辑定义及数据间的逻辑联系,是存贮记录的集合。它所涉及的是数据库所有对象的逻辑关系,而不是它们的物理情况,是数据库管理员概念下的数据库。 (3)逻辑数据层。它是用户所看到和使用的数据库,表示了一个或一些特定用户使用的数据集合,即逻辑记录的集合。 数据库不同层次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映射进行转换的。数据库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实现数据共享。数据共享包含所有用户可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包括用户可以用各种方式通过接口使用数据库,并提供数据共享。 (2)减少数据的冗余度。同文件系统相比,由于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共享,从而避免了用户各自建立应用文件。减少了大量重复数据,减少了数据冗余,维护了数据的一致性。 (3)数据的独立性。数据的独立性包括数据库中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应用程序相互独立,也包括数据物理结构的变化不影响数据的逻辑结构。 (4)数据实现集中控制。文件管理方式中,数据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不同的用户或同一用户在不同处理中其文件之间毫无关系。利用数据库可对数据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并通过数据模型表示各种数据的组织以及数据间的联系。 (5)数据一致性和可维护性,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主要包括:①安全性控制:以防止数据丢失、错误更新和越权使用;②完整性控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③并发控制:使在同一时间周期内,允许对数据实现多路存取,又能防止用户之间的不正常交互作用;④故障的发现和恢复: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一套方法,可及时发现故障和修复故障,从而防止数据被破坏

文章TAG: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的区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