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成都市有哪些师范大学请把校名罗列出来谢谢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教育学院,西华师范大学
你好!川师如有疑问,请追问。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教育学院,西华师范大学
你好!川师如有疑问,请追问。

在成都市有哪些师范大学请把校名罗列出来谢谢

2,成都有几所师范大学

一共四所

成都有几所师范大学

3,成都师范学院是几本

成都师范学院是二本。成都师范学院作为四川省省属本科师范学院,是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单位、四川省综合改革整体转型试点高校。?校徽学校前身系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年)、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年)、四川教育学院(1984年)等发展阶段。 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制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校遵循学生成长、成才、成师的规律,弘扬“爱、真、笃、为”的校训,践行“让学生在成都师范学院这段生活成为人生有价值的旅程”的教育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校内风景截至2021年学校,共设有15个二级学院,现有普通本科专业35个,涵盖了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农学10个学科门类。作为成都比较好的师范学院学习毕业生的就业率来讲还是比较不错的,相较于大部分的二本院校来讲成都师范学院算是比较好的师范学校了。

成都师范学院是几本

4,四川师范大学哪些方面更好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院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建校背景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三台时期东北大学(4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沿革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历史沿革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四川师范大学(9张)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1-3]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条件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21]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院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建校背景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三台时期东北大学(4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沿革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历史沿革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四川师范大学(9张)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1-3]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条件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21]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位置优越,位居“天府之国”的成都;该校历史悠久,是四川省举办本科教育最早的、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历经发展,1985年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范大学有3个校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2个本科专业,涵盖十大学科门类。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有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学位授权点,2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四川师范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学、经济学、英语、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地理学科、化学、教育学、物理学、工商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四川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获评B,数学获评B-,外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获评C+,物理学、理论经济学、美术学获评C。四川师范大学在师范类院校中排名不算很靠前,但是在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师范类院校一直处于首位,学校总体实力不错。四川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前景也不错。下面是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在各省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院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建校背景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三台时期东北大学(4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沿革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历史沿革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四川师范大学(9张)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1-3]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条件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21]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院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建校背景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三台时期东北大学(4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沿革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历史沿革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四川师范大学(9张)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1-3]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条件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21]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位置优越,位居“天府之国”的成都;该校历史悠久,是四川省举办本科教育最早的、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历经发展,1985年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范大学有3个校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2个本科专业,涵盖十大学科门类。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有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学位授权点,2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四川师范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学、经济学、英语、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地理学科、化学、教育学、物理学、工商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四川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获评B,数学获评B-,外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获评C+,物理学、理论经济学、美术学获评C。四川师范大学在师范类院校中排名不算很靠前,但是在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师范类院校一直处于首位,学校总体实力不错。四川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前景也不错。下面是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在各省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院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建校背景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三台时期东北大学(4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沿革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历史沿革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四川师范大学(9张)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1-3]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条件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21]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院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建校背景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三台时期东北大学(4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沿革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历史沿革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四川师范大学(9张)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1-3]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条件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21]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位置优越,位居“天府之国”的成都;该校历史悠久,是四川省举办本科教育最早的、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历经发展,1985年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范大学有3个校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2个本科专业,涵盖十大学科门类。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有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学位授权点,2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四川师范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学、经济学、英语、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地理学科、化学、教育学、物理学、工商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四川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获评B,数学获评B-,外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获评C+,物理学、理论经济学、美术学获评C。四川师范大学在师范类院校中排名不算很靠前,但是在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师范类院校一直处于首位,学校总体实力不错。四川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前景也不错。下面是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在各省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院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建校背景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三台时期东北大学(4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沿革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历史沿革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四川师范大学(9张)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1-3]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条件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21]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院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建校背景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三台时期东北大学(4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沿革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历史沿革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四川师范大学(9张)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1-3]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条件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21]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位置优越,位居“天府之国”的成都;该校历史悠久,是四川省举办本科教育最早的、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历经发展,1985年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范大学有3个校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2个本科专业,涵盖十大学科门类。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有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学位授权点,2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四川师范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学、经济学、英语、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地理学科、化学、教育学、物理学、工商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四川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获评B,数学获评B-,外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获评C+,物理学、理论经济学、美术学获评C。四川师范大学在师范类院校中排名不算很靠前,但是在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师范类院校一直处于首位,学校总体实力不错。四川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前景也不错。下面是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在各省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院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建校背景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三台时期东北大学(4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沿革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历史沿革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四川师范大学(9张)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1-3]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条件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21]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院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建校背景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三台时期东北大学(4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沿革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历史沿革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四川师范大学(9张)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1-3]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条件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21]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位置优越,位居“天府之国”的成都;该校历史悠久,是四川省举办本科教育最早的、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历经发展,1985年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范大学有3个校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2个本科专业,涵盖十大学科门类。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有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学位授权点,2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四川师范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学、经济学、英语、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地理学科、化学、教育学、物理学、工商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四川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获评B,数学获评B-,外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获评C+,物理学、理论经济学、美术学获评C。四川师范大学在师范类院校中排名不算很靠前,但是在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师范类院校一直处于首位,学校总体实力不错。四川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前景也不错。下面是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在各省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院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建校背景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三台时期东北大学(4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沿革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历史沿革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四川师范大学(9张)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1-3]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条件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21]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院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建校背景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三台时期东北大学(4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沿革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历史沿革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四川师范大学(9张)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1-3]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条件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21]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位置优越,位居“天府之国”的成都;该校历史悠久,是四川省举办本科教育最早的、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历经发展,1985年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范大学有3个校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2个本科专业,涵盖十大学科门类。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有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学位授权点,2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四川师范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学、经济学、英语、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地理学科、化学、教育学、物理学、工商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四川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获评B,数学获评B-,外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获评C+,物理学、理论经济学、美术学获评C。四川师范大学在师范类院校中排名不算很靠前,但是在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师范类院校一直处于首位,学校总体实力不错。四川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前景也不错。下面是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在各省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院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建校背景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三台时期东北大学(4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沿革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历史沿革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四川师范大学(9张)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1-3]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条件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21]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院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建校背景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三台时期东北大学(4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沿革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历史沿革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四川师范大学(9张)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1-3]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条件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21]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位置优越,位居“天府之国”的成都;该校历史悠久,是四川省举办本科教育最早的、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历经发展,1985年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范大学有3个校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2个本科专业,涵盖十大学科门类。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有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学位授权点,2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四川师范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学、经济学、英语、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地理学科、化学、教育学、物理学、工商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四川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获评B,数学获评B-,外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获评C+,物理学、理论经济学、美术学获评C。四川师范大学在师范类院校中排名不算很靠前,但是在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师范类院校一直处于首位,学校总体实力不错。四川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前景也不错。下面是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在各省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院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建校背景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三台时期东北大学(4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沿革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历史沿革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四川师范大学(9张)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1-3]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条件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21]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院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建校背景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三台时期东北大学(4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沿革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历史沿革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四川师范大学(9张)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1-3]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条件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21]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位置优越,位居“天府之国”的成都;该校历史悠久,是四川省举办本科教育最早的、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历经发展,1985年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范大学有3个校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2个本科专业,涵盖十大学科门类。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有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学位授权点,2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四川师范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学、经济学、英语、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地理学科、化学、教育学、物理学、工商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四川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获评B,数学获评B-,外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获评C+,物理学、理论经济学、美术学获评C。四川师范大学在师范类院校中排名不算很靠前,但是在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师范类院校一直处于首位,学校总体实力不错。四川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前景也不错。下面是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在各省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院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建校背景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三台时期东北大学(4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沿革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历史沿革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四川师范大学(9张)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1-3]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条件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21]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院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建校背景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三台时期东北大学(4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沿革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历史沿革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四川师范大学(9张)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1-3]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条件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21]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位置优越,位居“天府之国”的成都;该校历史悠久,是四川省举办本科教育最早的、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历经发展,1985年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范大学有3个校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2个本科专业,涵盖十大学科门类。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有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学位授权点,2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四川师范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学、经济学、英语、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地理学科、化学、教育学、物理学、工商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四川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获评B,数学获评B-,外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获评C+,物理学、理论经济学、美术学获评C。四川师范大学在师范类院校中排名不算很靠前,但是在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师范类院校一直处于首位,学校总体实力不错。四川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前景也不错。下面是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在各省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院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建校背景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三台时期东北大学(4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沿革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历史沿革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四川师范大学(9张)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1-3]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条件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21]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院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建校背景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三台时期东北大学(4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沿革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历史沿革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四川师范大学(9张)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1-3]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条件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21]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位置优越,位居“天府之国”的成都;该校历史悠久,是四川省举办本科教育最早的、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历经发展,1985年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范大学有3个校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2个本科专业,涵盖十大学科门类。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有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学位授权点,2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四川师范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学、经济学、英语、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地理学科、化学、教育学、物理学、工商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四川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获评B,数学获评B-,外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获评C+,物理学、理论经济学、美术学获评C。四川师范大学在师范类院校中排名不算很靠前,但是在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师范类院校一直处于首位,学校总体实力不错。四川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前景也不错。下面是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在各省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院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建校背景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三台时期东北大学(4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沿革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历史沿革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四川师范大学(9张)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1-3]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条件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21]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院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建校背景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三台时期东北大学(4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沿革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历史沿革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四川师范大学(9张)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1-3]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条件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21]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位置优越,位居“天府之国”的成都;该校历史悠久,是四川省举办本科教育最早的、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历经发展,1985年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范大学有3个校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2个本科专业,涵盖十大学科门类。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有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学位授权点,2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四川师范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学、经济学、英语、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地理学科、化学、教育学、物理学、工商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四川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获评B,数学获评B-,外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获评C+,物理学、理论经济学、美术学获评C。四川师范大学在师范类院校中排名不算很靠前,但是在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师范类院校一直处于首位,学校总体实力不错。四川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前景也不错。下面是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在各省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院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建校背景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三台时期东北大学(4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沿革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历史沿革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四川师范大学(9张)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1-3]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条件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21]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院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建校背景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三台时期东北大学(4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沿革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历史沿革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四川师范大学(9张)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1-3]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条件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21]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位置优越,位居“天府之国”的成都;该校历史悠久,是四川省举办本科教育最早的、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历经发展,1985年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范大学有3个校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2个本科专业,涵盖十大学科门类。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有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学位授权点,2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四川师范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学、经济学、英语、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地理学科、化学、教育学、物理学、工商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四川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获评B,数学获评B-,外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获评C+,物理学、理论经济学、美术学获评C。四川师范大学在师范类院校中排名不算很靠前,但是在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师范类院校一直处于首位,学校总体实力不错。四川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前景也不错。下面是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在各省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院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建校背景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三台时期东北大学(4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沿革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历史沿革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四川师范大学(9张)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1-3]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条件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21]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院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建校背景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三台时期东北大学(4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沿革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历史沿革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四川师范大学(9张)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1-3]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条件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21]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位置优越,位居“天府之国”的成都;该校历史悠久,是四川省举办本科教育最早的、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历经发展,1985年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范大学有3个校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2个本科专业,涵盖十大学科门类。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有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学位授权点,2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四川师范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学、经济学、英语、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地理学科、化学、教育学、物理学、工商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四川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获评B,数学获评B-,外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获评C+,物理学、理论经济学、美术学获评C。四川师范大学在师范类院校中排名不算很靠前,但是在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师范类院校一直处于首位,学校总体实力不错。四川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前景也不错。下面是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在各省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院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建校背景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三台时期东北大学(4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沿革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历史沿革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四川师范大学(9张)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1-3]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条件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21]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院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建校背景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三台时期东北大学(4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沿革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历史沿革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四川师范大学(9张)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1-3]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条件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21]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位置优越,位居“天府之国”的成都;该校历史悠久,是四川省举办本科教育最早的、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历经发展,1985年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范大学有3个校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2个本科专业,涵盖十大学科门类。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有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学位授权点,2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四川师范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学、经济学、英语、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地理学科、化学、教育学、物理学、工商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四川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获评B,数学获评B-,外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获评C+,物理学、理论经济学、美术学获评C。四川师范大学在师范类院校中排名不算很靠前,但是在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师范类院校一直处于首位,学校总体实力不错。四川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前景也不错。下面是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在各省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院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建校背景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三台时期东北大学(4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沿革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历史沿革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四川师范大学(9张)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1-3]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条件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21]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院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建校背景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三台时期东北大学(4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沿革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历史沿革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四川师范大学(9张)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1-3]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条件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21]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位置优越,位居“天府之国”的成都;该校历史悠久,是四川省举办本科教育最早的、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历经发展,1985年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范大学有3个校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2个本科专业,涵盖十大学科门类。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有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学位授权点,2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四川师范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学、经济学、英语、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地理学科、化学、教育学、物理学、工商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四川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获评B,数学获评B-,外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获评C+,物理学、理论经济学、美术学获评C。四川师范大学在师范类院校中排名不算很靠前,但是在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师范类院校一直处于首位,学校总体实力不错。四川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前景也不错。下面是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在各省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院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建校背景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三台时期东北大学(4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沿革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历史沿革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四川师范大学(9张)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1-3]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条件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21]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院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建校背景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三台时期东北大学(4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沿革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历史沿革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四川师范大学(9张)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1-3]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条件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21]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位置优越,位居“天府之国”的成都;该校历史悠久,是四川省举办本科教育最早的、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历经发展,1985年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范大学有3个校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2个本科专业,涵盖十大学科门类。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有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学位授权点,2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四川师范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学、经济学、英语、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地理学科、化学、教育学、物理学、工商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四川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获评B,数学获评B-,外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获评C+,物理学、理论经济学、美术学获评C。四川师范大学在师范类院校中排名不算很靠前,但是在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师范类院校一直处于首位,学校总体实力不错。四川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前景也不错。下面是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在各省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院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建校背景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三台时期东北大学(4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沿革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历史沿革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四川师范大学(9张)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1-3]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条件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21]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四川教育学院(1984)等历史发展阶段。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有温江校区、人民南路校区、白果林校区3个校区,校本部设在成都市温江校区。学校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藏书145万余册,数字资源12tb。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了经、教、文、理、工、艺、法、管、史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高级职称教师223人(其中教授7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7人;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人。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SICNU)”,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院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四川师范大学建校背景1923年4月26日,国立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三台时期东北大学(4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沿革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胡耀邦同志视察川北大学1950年,时任川北行政公署主任的胡耀邦视察川北大学。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 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部分专业、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1957年春,朱德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历史沿革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88年3月,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2000年4月,该校计划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四川师范大学(9张)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1-3] 2016年5月16日,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四川师范大学办学条件编辑四川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建校70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12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4]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5]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名单不全)丁协平、[6] 徐道义等[7] 省级教学名师(12人 名单不全):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5] 院系概况截至2016年4月,学校辖26个学院,开办8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精神文化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21] 校训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白山黑水,源远流长狮山灵秀,哺育栋梁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放眼未来,心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重德博学,务实尚美莘莘学子青春闪光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21] 校歌校风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21] 学风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21]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位置优越,位居“天府之国”的成都;该校历史悠久,是四川省举办本科教育最早的、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始建于1946年,历经发展,1985年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范大学有3个校区,下设26个学院,开办82个本科专业,涵盖十大学科门类。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有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学位授权点,2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四川师范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学、经济学、英语、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地理学科、化学、教育学、物理学、工商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四川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获评B,数学获评B-,外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获评C+,物理学、理论经济学、美术学获评C。四川师范大学在师范类院校中排名不算很靠前,但是在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师范类院校一直处于首位,学校总体实力不错。四川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前景也不错。下面是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在各省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

5,成都师范大学好吗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省教育厅直管的国家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前身为创建于1955年的四川教育学院。2012年3月,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改建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学校代码为14389)
在全国不是什么名牌大学,在四川还可以。专科3年,本科4年,毕业不会包分配。现在一般大学都不会包分配的,除非是军事院校或者是国防生
你好!四川成都是名牌大学,在那里最低要读三年,毕业是包分配的。但是那里学费很高,你要有足够的钱。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在全国不是什么名牌大学,在四川还可以。专科3年,本科4年,毕业不会包分配。现在一般大学都不会包分配的,除非是军事院校或者是国防生
你好!四川成都是名牌大学,在那里最低要读三年,毕业是包分配的。但是那里学费很高,你要有足够的钱。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要看你是选择学校本校的专科还是内设的二级学院的, 当然本校的要好的多,另外还要看是在哪个校区, 太小了的校区最好别报,环境和设备,师资都不算好。。
要看你是选择学校本校的专科还是内设的二级学院的, 当然本校的要好的多,另外还要看是在哪个校区, 太小了的校区最好别报,环境和设备,师资都不算好。。
要看你是选择学校本校的专科还是内设的二级学院的, 当然本校的要好的多,另外还要看是在哪个校区, 太小了的校区最好别报,环境和设备,师资都不算好。。

6,成都师范类研究生院校有哪些

1、成都师范学院。其前身是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年)、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年)、四川教育学院(1984年)等历史发展阶段。2、成都文理学院。学校始建于1999年4月,2004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和四川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合并为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并通过教育部批准为独立学院。

7,有没有成都师范大学或成都师范学院

学校是不错的学校 但是不负责分配的 这都什么年代了,除了军校,哪里还有包分配的大学
就一二本。。。。 不过也有汉语言文学和对外汉语是一本的专业
川师好久成名牌大学了??搞笑!
连重点都不是,哪是什么名牌哟,在四川算一个还可以的二本。一般的大学都不得包分配也,除非是国防生或者是军事院校。
现在还有哪个大学包分配嘛?
不是名牌!只能算二本!
要看你是选择学校本校的专科还是内设的二级学院的, 当然本校的要好的多,另外还要看是在哪个校区, 太小了的校区最好别报,环境和设备,师资都不算好。。
是二本
very very good!happy
高三学生人人有一本,到了高考前就给发,每届都有一本书,学校是二本,多少分能进,各年情况不同,你怎么问这个问题呀?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省教育厅直管的国家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前身为创建于1955年的四川教育学院。2012年3月,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改建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学校代码为14389)
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省教育厅直管的国家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前身为创建于1955年的四川教育学院。2012年3月,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改建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学校代码为14389)

8,成都师范大学是几本大学天津分数线

二本大学,并不在天津招生。成都师范学院(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9,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绵阳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每年的分数线都不一样~一般都比去年的高,只要你的分数比去年的高些就进的去~
这个学校还可以的,学校比较的大,环境还可以,定向就业的,我就是这个学校毕业的,现在在成都东盛科技有限公司。但是,农村的孩子,最好是4年学费一起交,便宜些。这个学校还算可以,你自己可以去看看。
四川师范大学经济职业学院,详情参见学院网站 csjjzy.com
四川师范大学经济职业学院,详情参见学院网站 csjjzy.com
这个学校还可以的,学校比较的大,环境还可以,定向就业的,我就是这个学校毕业的,现在在成都东盛科技有限公司。但是,农村的孩子,最好是4年学费一起交,便宜些。这个学校还算可以,你自己可以去看看。
一般专升本难度不是很大的,小学教育这个专业应该来讲在师范专业中就业还是比较好的
一般吧 建议你考四川师范大学
一般专升本难度不是很大的,小学教育这个专业应该来讲在师范专业中就业还是比较好的
一般吧 建议你考四川师范大学
一般专升本难度不是很大的,小学教育这个专业应该来讲在师范专业中就业还是比较好的
一般吧 建议你考四川师范大学

10,成都师范学院是几本

二本学院。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现有普通本科专业30个,涵盖了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9个学科门类。成都师范学院为四川省省属本科师范学院,是四川省综合改革整体转型试点高校。学校前身系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年)、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年)、四川教育学院(1984年)等发展阶段。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制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校级科研平台校级研究中心(2个):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校级研究所(18个):智能计算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体育文化产业研究所、数字媒体学习研究所、管理心理学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研究所、数学教育与教育数学研究所、农村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文献信息研究所、功能分子研究所、BIM技术应用研究所、跨语言文化应用研究所、心理与行为研究所、学前教育研究所、西部人文研究所、蜀地音乐研究所、核酸研究所、艺术文化传播研究所。校级创新研究团队(3个):蚕桑研究团队、经济转型与管理创新研究团队、浓香型白酒研究创新团队。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成都师范学院

11,成都师范大学是几本 优势专业有哪些

展开全部一本川师 属于四川省重点建设师范大学和小211工程高校。目前在一本和二本招生,分数线每年在川内持续上涨。比川农大收分还高。川师大有本部1狮子山校区,2成龙新校区3东校区(美术和服装学院)。以及广汉科教园(目前全部是自考和专升本校区)
东北师范大学是一所优秀的师范类院校 师范类专业都很不错 其中最好的是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科学专业 外国语学院的日语专业 都是全国至少排前十甚至前五的 非师范专业里法律专业不错 外国语电子商务也不错 软件和计算机也不错
展开全部一本川师 属于四川省重点建设师范大学和小211工程高校。目前在一本和二本招生,分数线每年在川内持续上涨。比川农大收分还高。川师大有本部1狮子山校区,2成龙新校区3东校区(美术和服装学院)。以及广汉科教园(目前全部是自考和专升本校区)
东北师范大学是一所优秀的师范类院校 师范类专业都很不错 其中最好的是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科学专业 外国语学院的日语专业 都是全国至少排前十甚至前五的 非师范专业里法律专业不错 外国语电子商务也不错 软件和计算机也不错
成都川师,既然没上二本就读它的专科吧
有师范专业的都给你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教育学院,西华大学
你问这干嘛啊 , 你不考北大啊啊
川师,二本
毕业找工作,很多都找不到专业相关的工作。不过现在国内高校都是这样。。。
川师,二本
毕业找工作,很多都找不到专业相关的工作。不过现在国内高校都是这样。。。
展开全部一本川师 属于四川省重点建设师范大学和小211工程高校。目前在一本和二本招生,分数线每年在川内持续上涨。比川农大收分还高。川师大有本部1狮子山校区,2成龙新校区3东校区(美术和服装学院)。以及广汉科教园(目前全部是自考和专升本校区)
东北师范大学是一所优秀的师范类院校 师范类专业都很不错 其中最好的是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科学专业 外国语学院的日语专业 都是全国至少排前十甚至前五的 非师范专业里法律专业不错 外国语电子商务也不错 软件和计算机也不错

12,成都师范学院怎么样

成都师范学院很好,专业学科设置比较全面,下面是成都师范学院的各方面详细介绍:1、学校简介: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省属本科师范学院,是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单位、四川省综合改革整体转型试点高校。学校前身系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四川省教育学院、四川教育学院等发展阶段。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制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2、师资力量:有教职工976人,其中博士146人、正高职称105人。有特聘教授、中科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3、教学建设:设有15个二级学院,现有普通本科专业35个,涵盖了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农学10个学科门类。成都师范学院的科研成就:成都师范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18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3800余篇,出版著作(含教材)240多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等68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被国家和省级政府部门采纳咨询报告20余份。以上内容参考 成都师范学院官网—学校简介
成都师范学院很好,专业学科设置比较全面,下面是成都师范学院的各方面详细介绍:1、学校简介: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省属本科师范学院,是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单位、四川省综合改革整体转型试点高校。学校前身系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四川省教育学院、四川教育学院等发展阶段。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制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2、师资力量:有教职工976人,其中博士146人、正高职称105人。有特聘教授、中科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3、教学建设:设有15个二级学院,现有普通本科专业35个,涵盖了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农学10个学科门类。成都师范学院的科研成就:成都师范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18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3800余篇,出版著作(含教材)240多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等68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被国家和省级政府部门采纳咨询报告20余份。以上内容参考 成都师范学院官网—学校简介

13,成都师范大学是几本

高职
大爷给你说的1本
二本,确定。还有希望采纳
成都师范学院学院(原教育学院)、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成都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南民族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都是公办大学!
成都师范学院学院(原教育学院)、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成都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南民族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都是公办大学!
展开全部  是同一所学校,正式名称为成都师范学院。  成都师范学院是全日制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前身为创建于1955年的四川教育学院,学校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腹地成都市。2012年3月,经教育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教育学院改建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2012年6月16日,成都师范学院正式揭牌。实现了由成人本科院校向普通本科院校的历史性跨越。  截至2016年5月,学院有温江、人南和白果林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100余亩,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有17个学院,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涵盖了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余人。
展开全部  是同一所学校,正式名称为成都师范学院。  成都师范学院是全日制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前身为创建于1955年的四川教育学院,学校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腹地成都市。2012年3月,经教育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教育学院改建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2012年6月16日,成都师范学院正式揭牌。实现了由成人本科院校向普通本科院校的历史性跨越。  截至2016年5月,学院有温江、人南和白果林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100余亩,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有17个学院,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涵盖了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余人。
展开全部  是同一所学校,正式名称为成都师范学院。  成都师范学院是全日制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前身为创建于1955年的四川教育学院,学校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腹地成都市。2012年3月,经教育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教育学院改建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2012年6月16日,成都师范学院正式揭牌。实现了由成人本科院校向普通本科院校的历史性跨越。  截至2016年5月,学院有温江、人南和白果林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100余亩,建筑面积31.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58余万元。有17个学院,有普通本科专业24个、涵盖了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等9个学科门类。有专任教师686人,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479余人。
二班
2

14,成都师范学院代码是多少

二本。成都师范学院在四川和全国基本是第二批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成都师范学院是二本大学。成都师范学院是四川省省属本科师范学院,是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单位、四川省综合改革整体转型试点高校。学校前身系1955年创办的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历经四川省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4年)、四川省教育学院(1978年)、四川教育学院(1984年)等发展阶段。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制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遵循学生成长、成才、成师的规律,弘扬“爱、真、笃、为”的校训,践行“让学生在成都师范学院这段生活成为人生有价值的旅程”的教育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67年来,学校由师而立,因师而兴,依师而强,以师为荣,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的办学优势,建设师德养成、师能培育、师知传承的教师教育核心基地,探索师德养成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有机融合,促进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有机融合,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学校主动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初步形成了引领四川基础教育发展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办学体系。坚持教学中心地位,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现有普通本科专业35个,涵盖了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农学10个学科门类。目前,有在校生17000余人。
成都师范学院代码是14389,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成都师范学院(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遵循学生成长、成才、成师的规律,弘扬“爱、真、笃、为”的校训,践行“让学生在成都师范学院这段生活成为人生有价值的旅程”的教育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67年来,学校由师而立,因师而兴,依师而强,以师为荣,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的办学优势,建设师德养成、师能培育、师知传承的教师教育核心基地,探索师德养成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有机融合,促进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有机融合,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学校主动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初步形成了引领四川基础教育发展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办学体系。学校历史四川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55年5月,创建四川省中小学行政干部讲习班。1955年9月,成立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校址位于成都市人民南路。1965年1月,学校迎来了发展历史上的首次更名。“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升格改名为“四川教育干部进修学院”。1966年5月,“文革”开始,学校正常教学被中断。学校曾一度被撤销停办,校舍被部队占用,干部教师或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或调至其他单位,一段时间只有十余名职工留守。四川教育学院1978年9月,经四川省批准,“四川教育干部进修学院”更名为“四川省教育学院”。1984年1月,四川省教育学院更名为四川教育学院。2003年4月,四川省教育部门原则同意学校新校区的办学发展规划;同年7月,学校与成都市温江区签订了1000亩“征地协议书”,确定新校区选址温江“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2004年,学校新校区建设列为四川省重点工程项目。2005年10月31日,温江新校区首期工程全面动工。2006年国庆节前夕,学院所有学生入住温江新校区。成都师范学院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四川教育学院改建更名为成都师范学院。 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1月,学校现有教职工956人,其中博士116人、正高职称95人。有特聘教授、中科院院士1人,荣获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及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1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6人,四川省教学名师和特级教师6人。 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5月22日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现有普通本科专业35个,涵盖了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农学10个学科门类。特色专业:心理学、美术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学生成绩截至2016年5月,成都师范学院组织学生参加了40余项学科竞赛项目,学生在各类全国学科竞赛中成绩突出。近4年该校在校大学生各级学科竞赛获奖1559项次(其中国家级264项次,省级503项次,校级792项次)。 学术科研截至2016年5月,成都师范学院建设有四川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1个,四川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四川省高校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四川省级区域与国别重点研究基地1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1个,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5个;有校级研究中心2个,校级研究所18个,校级创新研究团队3个。此外还有两个省级学会挂靠在该校。截至2016年5月,成都师范学院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6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55项、市厅级项目286项,校级项目181项,横向项目28项;公开发表论文1918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327篇,被SCI和SSCI收录39篇、EI收录33篇、CSSCI收录108篇,出版著作(含教材)117部;其中“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7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1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获得科研成果奖励90项,其中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8项。学术资源截至2013年,成都师范学院图书馆已建成集教育、理、工、文、艺术等学科为主的综合性藏书体系,覆盖学校所有专业。拥有馆藏纸质文献140万余册,各种数据库20余个,各类报刊2200余种,电子文献4.2TB。该馆已与国家科技文献中心(NSTL)、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四川大学图书馆等签订馆际互借的协议,可通过原文传送、代查代检的手段帮助读者获取资源。

15,成都师范大学和西南民大那个更好

四川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绵阳师范学院 内江师范学院 乐山师范学院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以下几所本科院校,由师范院校合并而成,因此也包含部分师范专业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原成都教院、成都师范、成都幼师合并) 宜宾学院(原宜宾师专) 四川文理学院(原达县师专) 四川民族学院(原康定民族师专) 西昌学院(原西昌师专)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原泸州师范
二班
2
高职
大爷给你说的1本
二本,确定。还有希望采纳
要看你是选择学校本校的专科还是内设的二级学院的, 当然本校的要好的多,另外还要看是在哪个校区, 太小了的校区最好别报,环境和设备,师资都不算好。。
教育、师范类专业川师大明显优于西南民族大学。川师大有中国语言文学和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而且在四川是一本招生。西南民族大学在四川仅二本招生。
8路 约1小时 / 13.7公里成都理工大学 190米步行至 十里店站 24站 乘坐 8路, 在 洗面桥横街西站 下车 320米步行至 西南民族大学西门西南民族大学西门 2 112路 → 34路 约1小时 / 12.5公里成都理工大学 180米步行至 十里店站 12站 乘坐 112路, 在 红瓦寺站 下车 6站 乘坐 34路(或 19), 在 一环路南四段站 下车 470米步行至 西南民族大学西门西南民族大学西门 3 112路 → 34路专线 约1小时 / 12.8公里成都理工大学 180米步行至 十里店站 10站 乘坐 112路, 在 牛王庙路口站 下车 30米步行至 牛王庙路口站 8站 乘坐 34路专线, 在 一环路南四段站 下车 730米步行至 西南民族大学西门西南民族大学西门 4 112路 → 72路 约1小时 / 13.0公里成都理工大学 180米步行至 十里店站 11站 乘坐 112路, 在 九眼桥南站 下车 40米步行至 九眼桥北站 8站 乘坐 72路, 在 一环路高升桥东路口站 下车 560米步行至 西南民族大学西门西南民族大学西门 5 112路 → 301路 约1小时 / 13.0公里成都理工大学 180米步行至 十里店站 6站 乘坐 112路, 在 万年场站 下车 13站 乘坐 301路, 在 武侯祠站 下车 750米步行至 西南民族大学西门西南民族大学西门
教育、师范类专业川师大明显优于西南民族大学。川师大有中国语言文学和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而且在四川是一本招生。西南民族大学在四川仅二本招生。
8路 约1小时 / 13.7公里成都理工大学 190米步行至 十里店站 24站 乘坐 8路, 在 洗面桥横街西站 下车 320米步行至 西南民族大学西门西南民族大学西门 2 112路 → 34路 约1小时 / 12.5公里成都理工大学 180米步行至 十里店站 12站 乘坐 112路, 在 红瓦寺站 下车 6站 乘坐 34路(或 19), 在 一环路南四段站 下车 470米步行至 西南民族大学西门西南民族大学西门 3 112路 → 34路专线 约1小时 / 12.8公里成都理工大学 180米步行至 十里店站 10站 乘坐 112路, 在 牛王庙路口站 下车 30米步行至 牛王庙路口站 8站 乘坐 34路专线, 在 一环路南四段站 下车 730米步行至 西南民族大学西门西南民族大学西门 4 112路 → 72路 约1小时 / 13.0公里成都理工大学 180米步行至 十里店站 11站 乘坐 112路, 在 九眼桥南站 下车 40米步行至 九眼桥北站 8站 乘坐 72路, 在 一环路高升桥东路口站 下车 560米步行至 西南民族大学西门西南民族大学西门 5 112路 → 301路 约1小时 / 13.0公里成都理工大学 180米步行至 十里店站 6站 乘坐 112路, 在 万年场站 下车 13站 乘坐 301路, 在 武侯祠站 下车 750米步行至 西南民族大学西门西南民族大学西门

文章TAG:成都师大成都  师大  成都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