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科院院长袁振国为何辞职多大

这都多久的事了,2013年7月29日,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人员宣布,袁振国不再担任教科院院长等相关职务。去年7月被爆出”中国教科院院长带老婆公款出国旅游上赌船,10天行程仅10小时用于公务“的新闻后,今年7月财新记者又曝称接到举报称,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原中国教科院院长袁振国,涉嫌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此时又提出这事有深意。

教科院院长袁振国为何辞职多大

2,袁振国的教育观点

袁振国:要把考试从“指挥棒”变为“服务器”。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战略研究会副会长袁振国认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就要清除影响教育公平的障碍;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局面;并加快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参考:1.《袁振国:要把考试从“指挥棒”变为“服务器”》 2. 《教育改革让求学路更平坦》 1、袁振国教授就 “虚假大学”乱象 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2013年11月7日上午9:48,袁振国教授应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的邀请,就“虚假大学”乱象、网络上招摇撞骗的“空壳大学”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袁振国教授认为,打击学历乱象,监管的力度仍需加大,需要我们齐抓共管。2、袁振国教授就“高校自主招生会否导致奥赛再热”问题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2013年11月16日下午13:27,袁振国教授就“高校自主招生会否导致奥赛再热”的问题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记者的采访。袁振国教授指出:要防止把奥赛变成一种应试,不能把这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变成了一种技巧。3、袁振国就“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学位挂钩引争议”问题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2013年11月17日下午15:35,袁振国教授就“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学位挂钩引争议”的问题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记者的采访。袁振国教授建议:四六级的内容和形式应不断的改革,四六级的作用也应该淡化。4、袁振国就“中外合作办学”问题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2013年11月3日上午11:51,袁振国教授应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的邀请,就“中外合作办学”中出现的一些乱象谈了自己的看法。袁振国教授认为:“在合作办学的过程当中,我们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不是为了一些好听的名目,挂一个招牌甚至为了营利,这个不是我们的目的”。5、袁振国教授就“首批高校章程”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袁振国教授于2013年11月28日下午15:03,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就“首批高校章程”谈了自己的看法。这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标志,有着大学宪法之称。这与学校内部规章制度不同,具有高度的权威性,是学校管理制度、处理内外部关系、约定各方面权利和义务的权威准则。袁振国教授认为:“我们现在采取的是由大学自己来制定、由教育部或者地方政府来核准的模式,有和没有是一个本质性的差别,从以前没有明确的章程,到现在制定出来了,这个意义非同凡响。 袁振国教授在当地时间2014年10月22日上午,应美国大城市教育局长联席会议、安生基金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部华盛顿分部邀请,在乔治华盛顿大学的Jack Morto会议厅,做了题为《中小学理科教材难度的国际比较研究》的专题演讲,演讲为时一个半小时,进行了30分钟的提问交流。美国教育部官员,知名大学学者和智库人员,市郡教育局长,资深媒体人员和专栏作家100多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聚精会神地听取了袁振国教授的报告,在讨论提问的时间里,10多位提问者怀着极大的兴趣提出问题,袁振国一一做了清晰精彩的回答,会场气氛充满感染力。大会特邀评论员Judith Torney-Purta博士(马里兰大学人类发展与定量分析学荣誉教授,拥有斯坦福大学与芝加哥大学的学位,她对年轻人的公民与社会参与这个课题有50年的跨国界的深入研究,曾经荣获2009年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国际心理发展奖,最近当选为国家教育学术委员会委员),James H. Williams 博士(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教育与国际事务学院教授,拥有哈佛博士学位,著作超过40多本,并为联合国青少年组织(UNICEF)咨询多个项目)对袁振国的演讲给予了高度评价。袁振国教授的报告令人惊奇,Judith Torney-Purta教授在评论中说,大量的数据揭示了很多我们完全无法猜测的结论,对美国课程和教材政策有深刻启发,使我们对中国学者的教育研究充满敬意。这些数据潜在的意义还有很多,期待着袁振国教授在报告中所展示的更大的研究前景。James H. Williams教授在评论中说,袁振国教授领导的团队研究,是巨大的、惊人的,在美国难以想象组织这样的研究,它使我们看到了教育国际标准研究的新趋势。我们期待有更多这样的报告会。袁振国教授领衔的《中小学理科教材难度的国际比较研究》是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的要求,科学严肃地回答中国的教材难不难这个重大问题而组织的。课题从2011年2月起到2014年5月,历时三年多,袁振国教授组织了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的150多名学科专家参加。分三个层次、六个学科、十个国家,即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层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科学六个学科和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十个国家,对教材的难易程度进行了大规模国际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在进行比较的10个国家中,俄罗斯的教材最难,紧随其后的是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新加坡,然后是法国、南韩、日本,英国的中小学教材相对最容易,中国处在10个国家的中间水平。但是,不同学科、不同学段在不同国家的情况有很大差异,比如俄罗斯的教材在大部分学科都处在前三名,但在综合科学课程方面却倒数第一;在不同学科内部,难易差距的程度也有很大差异,比如小学数学各国难度非常接近,而高中数学却差异很大。课题还发现,我国目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主要不是由于教材难而导致,是由于课外加码和教不得法所致。教材难度不宜轻言降低,但教材的结构需要优化,教材的呈现方式需做较大改革。这一研究对国家的课程政策、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教材的改进具有深远的意义。乔治华盛顿大学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院长,国家教育学术委员会会长Michael J. Feuer教授在报告前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会议由霍普金斯大学大学中国事务与全球战略合作办公室主任Madelyn Ross教授主持。

袁振国的教育观点

3,袁振国的介绍

袁振国,男,1959年7月生,江苏泰州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主任、教授,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兼职教授。2000年以来,先后任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社科司副司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2014年10月16日华东师范大学陈群校长聘任袁振国担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一职。

袁振国的介绍


文章TAG:袁振国袁振国  教育  教育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