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意义上讲,这些在特定环境下发生的事件也对之后的历史、社会的发展等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比如项羽的乌江自刎,刘邦一统天下,开启汉代王朝,对人文的影响就是文人墨客对项羽的诗歌赞美,到如今关于项羽的文化作品仍然上演等等,所以叙述一个事件的历史意义不应只从一个角度,应从社会的各方面进行考量。

怎么叙述一个事件的历史意义?

怎么叙述一个事件的历史意义

叙述一个事件的历史意义首先是立场,公平公正,以事实为依据,不被野史和固有观念所左右,保证唯物主义立场;其次是角度,历史意义包括对国家发展、百姓民生、文化习俗、宗教等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等,一个事件的意义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应只偏颇一个角度,那样就是不客观、中立的;最后是褒贬,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任何事物、人物都是两面的,不只有积极的一面,还都有消极的一面,只是孰多孰少的问题。

一、客观中立的立场我们每个人对一个事物的认识都是从浅到深,从片面到全面的过程。小时候,我们了解历史的途径是历史课本或者家里长辈的故事,后来我们接触了网络,看到了很多野史,但不知真假。再后来我们有了看书的习惯…相信这个过程大家都经历过,也肯定经历过对之前的浅显认识和固有观念的全新改观,会有“原来事实是这样的啊”的感慨。

所以叙述一个历史事件需要的就是客观中立的立场,不被途径、渠道等限制、束缚。如何保持这种立场呢?首先需要的就是对这个事件的全面详实了解,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它的全部事实,最好是第一手资料,不掺杂别人立场和观点的。二、着眼全方位的角度任何一个事件的发生发展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受到当时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宗教环境、经济环境等所有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当时的环境就是事件发生的土壤、发展的动力,也决定了事件发展到什么时候结束。

从历史意义上讲,这些在特定环境下发生的事件也对之后的历史、社会的发展等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比如项羽的乌江自刎,刘邦一统天下,开启汉代王朝,对人文的影响就是文人墨客对项羽的诗歌赞美,到如今关于项羽的文化作品仍然上演等等,所以叙述一个事件的历史意义不应只从一个角度,应从社会的各方面进行考量。三、对事件的褒贬态度唯物主义讲究相对性,一个历史事件没有绝对的正面意义,也没有绝对的消极意义,都存在相对的好与坏。

从历史角度分析,美国为什么总是发动战争?

从历史角度分析,美国为什么总是发动战争

美帝靠战争崛起,自然要通过战争维持霸权美国独立以后,靠向欧洲出售战略物资、农业产品赚钱养家,在一次世界大战中,凭借雄厚工业实力贩卖军火赚的盆满钵满,逐渐萌生了重塑……古罗马帝国的政治野心;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法西斯轴心国发动的世界大战为美国角逐全球,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在世界风云际会中,山姆大叔坐山观虎斗,瞅准时机在其他国家打的精疲力竭之际,以珍珠港事件的苦肉计成功把整个国家推上争霸全球的世界大战中,美国以雄厚国力,在东西两线同时发动了对倭奴、法西斯德国的战争,在太平洋、非洲、欧洲部署了数千艘战舰、数百万兵力,以强大火力、悍不畏死的美国菜鸟大兵喋血沙场,以巨大伤亡协同英国、法国、中国、前苏联等,成功打垮了法西斯国家,晋级世界霸王宝座,仅仅200年的建国时间,横扫全球,成为人类文明的千古奇葩。

从历史角度讲围魏救赵给了现代商业什么启示?

从历史角度讲围魏救赵给了现代商业什么启示

围魏救赵是战国时期,齐国和魏国之间的一场高水平军事战术。完全可以上升到哲学的范畴,解释的大致意义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本质解决问题,比从现象解决问题更加彻底和便捷。这就好比在某些疾病方面,用西药快速见效,用中药却需要一个周期才能康复。那么可以说西药一定比中药强吗?当然不能这么说,因为中医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根源上解决你的病灶。

01围魏救赵是孙膑的一场表演战,多次运用都能见效。其实围魏救赵的战术,需要分为两场大战来分析,一场就是桂陵之战,还有一场则是马陵之战。桂陵之战之前,赵国都城邯郸被魏国围攻,赵国不得不向齐国发出救援。齐王衡量利弊以后,决定出兵援助赵国。而此次出马的就是田忌和孙膑。孙膑觉得魏国能够攻打邯郸,肯定是倾巢而出了,所以就让齐国的大军直奔魏国的都城大梁而去。

三十年,魏伐赵,赵告急齐。齐宣王用孙子计,救赵击魏。魏遂大兴师,使庞涓将,而令太子申为上将军。过外黄,外黄徐子谓太子曰:“臣有百战百胜之术。”太子曰:“可得闻乎?”客曰:“固愿效之。”曰:“太子自将攻齐,大胜并莒,则富不过有魏,贵不益为王。若战不胜齐,则万世无魏矣。此臣之百战百胜之术也。”---《史记》魏国大将军庞涓,立刻意识到大梁的危险,就算打下来邯郸,如果丢了大梁,那也是死罪一条。

所以庞涓马不停蹄地往大梁赶,他自以为看透了孙膑的计策。结果孙膑在中途的桂陵设下埋伏,击败长途奔袭的魏军,并且将庞涓生擒。这一战过后,魏国元气大伤,但是绝对没有放弃。马陵之战发生在桂陵之战之后,因为魏国不甘心战败,希望从韩国那里得到补偿,所以出兵攻打韩国,三晋集团总是这么内讧,难怪一个都得不了天下。齐威王命令田盼为主将,孙膑作为军师,带兵攻打魏国,再次使出了那一招围魏救赵的计策。

这一回庞涓觉得看出了孙膑的计谋,所以大军从韩国撤军,准备来好好教训一下齐国军队。这个时候孙膑在马陵设下埋伏,他吩咐一万名弓弩手在一旁埋伏,而自己的军队前去与魏军交战。同时每次都小败撤退,并且每次撤退的时候,都减少一定的火灶。这么一来庞涓认为齐国军队一定已经乱了军心,于是就派遣轻骑前去追赶。等他们来到马陵的时候,发现树上有字,原来是孙膑提前让人刻在树上的,上面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谁曾想火把就是进攻的暗号,一万多弓弩手万箭齐发,庞涓当场被齐军给射杀。这一次不仅杀了庞涓,而且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并且重创魏军。02商场如战场,其实围魏救赵依旧可以很好利用。创世纪里面,叶荣添和许文彪曾经打算收拾霍景良的霍氏集团,但是他们没有直接对霍氏下手。而是采用了过三关的方式,从霍氏那里搞来了一大笔钱。

首先他们通过泄露叶孝礼的病情报告书,使得明电的股票大跌,就连明大集团的股票也跟着往下跌。这个时候许文彪大量收购明电的股票。其次与此同时,霍景良没有放过这个狙击明大的机会,所以果断大手笔狙击明电,立刻将明电的股票给抬高了。再者当霍景良宣布全面收购明电的时候,许文彪将手里的明电股票全部卖出去,当时买入的时候是5块钱,卖出去的时候是10块钱,翻了一倍,赚了6000万。

最后霍氏大涨,许文彪将手里的2000万霍氏抛出,再举报沈威廉贪污。沈威廉是霍景良的钱袋子,即使没罪此刻也要和霍景良划清界限,所以霍景良此刻根本没钱收购明电,导致霍氏股价大跌。得知是霍氏在狙击明电,叶孝礼也不是善男信女,立刻宣布收购霍氏,大量吞并霍氏股票。此后许文彪的操作有如神助,他也趁机收购回原来抛出去的股票,过了第二关。

等着叶孝礼大量收购霍氏的时候,霍氏股票水涨船高,许文彪果断再将霍氏抛出,过了第三关。最终一共赚了1亿9500万。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故知齐军怯,入我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精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史记》其实他们真正的目标,是为了搞垮霍氏,尤其是霍景良本人。可惜到最后叶孝礼心软,放过了霍景良。

围魏救赵在许文彪手里的运用,可谓是炉火纯青。以狙击明电为虚,搞垮霍氏为实,杀人于无形,实在是可怕。03孙膑利用庞涓的视觉盲区,成功狙击庞涓。大梁是魏国的国都,现在大梁被孙膑进攻,庞涓心里所想的,当然是挽救大梁。所以他一边放弃了进攻邯郸的计划,一边忽略了路上有伏击的可能。孙子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於韩也。

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愬於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重利而得尊名也。”宣王曰:“善。”乃阴告韩之使者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於齐。齐因起兵,使田忌、田婴将,孙子为师,救韩、赵以击魏,大败之马陵,杀其将庞涓,虏魏太子申。---《史记》庞涓认为孙膑的主力肯定是在大梁,因为打下大梁,才是他们取胜的关键所在。

所以打死庞涓也想不到,孙膑会在半路上设伏。这是孙膑抓到庞涓的第一个盲区,重心全部转移到大梁,不仅拯救了赵国,甚至有了伏击庞涓的心理基础。此后孙膑围魏救韩,再次故技重施。这使得庞涓回想起了上次犯下的错误,所以他们打算报复一下齐军,于是全力出击对付齐军。可这个时候减灶的事情,再次使得庞涓的思维被影响的。庞涓天真地认为齐国大军果真是节节败退,所以带领骑兵追赶。

结果又是在半路上被埋伏的人马伏击。围魏救赵的本质是没有变的,用伏击战的本质也没有变,唯一变化的就是吸引庞涓眼球的办法发生了改变。诚如许文彪吸引霍景良狙击明电一样,霍景良不知道的是,其实有一只老虎,就等着他跳下陷阱,然后从他的身上撕下一块肉来。而霍景良只看到了眼前的美食,却不知道自己也已经成为了别人的美食。

总结:围魏救赵当然可以在商场上运用,只是手法需要改变。现代人非常聪明,你读过的书,你的对手可能也读过。尤其是围魏救赵这种高级别的战术,基本上是无人不知了。那么围魏救赵在现代商场就没用了吗?当然不是。哲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超越时空的限制,两千多年前的办法,放到现在依旧可行,只是方法需要做适当改变。核心精髓就是,将对手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自己再通过合适的机会,将对手拉下马。

从历史和地理角度分析,为何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流传最久影响最大?

这问题,我认为有以下三点所形成的。一,强悍而发达的历史,中国在三百年前,一直是世界最发达的农耕文明先进国家,尽管华夏大地也曾分裂,统一,朝代改換,但汉文化为主的对农耕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改变过。二,汉文化的独特性:从氏族时代的壁画及骨刻或陶纹上的象形文字,到殷墟甲骨文,至前秦的金文彖字再到汉的隶书乃至晋以后的文字的形成和书写文章的文化内涵表达,五千年耒,只有发展而无改变!外形方块,字寓形声,仅中国的姓就有二万以上,不同字有十万以上,有数种组合可巨表万物,细表微情。

虽难以学習,但其书形俊美多意,朗读声调俱全,这样的寐力更难被毁灭!三,包融性:尽管有少数民族占领建权,如元,清和一些时代的小国等,但`汉文化,文明的先进强大,都把外耒者融合其内,引导他们向汉学習,甚至属国,外国都派人交流学習,历史不泛其例。汉民族强盛而不侵它国,被占而仍自强不息,只有翻身而从末灭亡过这样的民族发展至今己是融合五十六个民族的华夏大家庭,连海外的华人都过祖国的节,掛赏字画,青花瓷器和风俗传承,外国也都越耒越多地喜欢中国文化,使近三百年受辱的落后局面在改革开放巨大成果中一去不复反。


文章TAG:从哪些角度  分析  历史意义  如何解答关于历史意义的问答题  哪些  角度  分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