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具有非常大的潜能。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呢?本人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其一、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口算的方法。其二、培养学生口算的兴趣。二、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灵魂和根本。而口算又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是计算能力的基础。因此,只有抓好口算教学,加强口算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才能提高口算能力,也才能更进一步提高笔算的正确性。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呢?本人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其一、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口算的方法。

口算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形象口算法,一种是逻辑思维口算法。不管哪一种方法都是要求学生在理解了算理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如一、二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依托,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来理解算理。比如10以内的加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感知、理解“凑十”的算理。

再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口算练习。再比如在计算15-8时,(也就是个位不够减的类型)引导学生会用10-8=2,2 5=7。 其二、培养学生口算的兴趣。 还是那句老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口算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口算,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在教学时,可采用游戏、奖励、发小红星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口算的兴趣,形成口算技能。

第三、坚持每天口算的专项训练。 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其达到正确熟练,必须通过持久的练习。每天上数学课时,要把口算作为一个专项训练,5分钟就行了。只要这样天天5分钟,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第四、口算训练的形式要多样化。可以是听算,口头念题,学生在本子上写得数,最后报得数。也要可以是看卡片口算。

怎么样才能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

家长在辅导孩子口算时,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孩子练习口算的方法,即分别进行“说”“读”“写”的三遍练习,并分别达到三个要求:清楚、快速、正确。“说”算理,应清楚。每天的第一次口算练习,家长可以挑出几道口算题让孩子说说是怎么算的,这样说的练习,重点是看孩子对口算算理是否清楚明白,这是正确、快速口算的基础,同时也避免了机械的口算练习。

低年级口算一般用凑十凑百或口诀等方法,家长也可翻看数学书或者与老师交流了解其他方法,当孩子学会一些口算方法之后,就可以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口算兴趣,对以后的口算练习有一定的帮助,也更为方便了。“读”口算,求快速。每天的第二次口算练习,可以让孩子大声地读口算题,刚开始可能会有些慢,可以再来第二遍、第三遍,同时记录每一遍练习的时间,以便对比,不断提高速度。

经过这样的读算训练,使孩子熟练到不需要思考不需要背口诀就能快速地计算,还可以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和计算速度,促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在孩子快速口算的过程中,家长不妨打乱口算题的顺序,让孩子能够根据不同的口算题,灵活地使用口算方法,使口算合理、灵活、迅速,逐渐锻炼孩子思维的敏捷性。“写”口算,需正确。

如何提高孩子20以内口算能力?

对于口算,一般人思想上存在一个误区。很多家长都认为,只要会口算,只要能算得准,快一点慢一点,对数学成绩的影响,似乎不大。其实,这种观点,只是一种基于推测的说法。其实,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具有非常大的潜能。虽说是小小年龄,但是如果按下面一套特殊的训练方法来训练,其口算速度可以提高好几倍。小学生的口算速度提高以后,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随之大大增强。

口算训练必须分阶段进行,这样,容易形成良性循环,在开始进行口算训练时,小孩的进步会很快,后来就慢些了,有时,想一次就达标,是非常不容易的。家长必须根据孩子的原有基础,分阶段达标。和孩子一起比赛写阿拉伯数字。在数学中,10个阿拉伯数字是数学作业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符,同时也是小学生发生关键错误最多的书写符号。

教师和家长们最头疼的就是小学生经常把6看成9,把8写成3之类的错误。初中生、高中生也不乏其人,因把算草上的256写成265而丢掉3分5分,家长们、老师们对学生的这种错误无可奈何,总是谆谆告诫这些犯这类错误的学生或小孩要慢一点,要细心一点,可是老师的教导,家长的呵斥总是没有结果,有些小学生直到中学这类错误也不见减少多少

我认为,学生的这类错误通过口算训练则可以得到改正。通过口算训练可以提高小学生、中学生的口算准确率,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训练非常简单,就是书写10个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经过不长时间的训练,小孩子书写速度可以明显提高,最好能达到每秒钟书写2个阿拉伯数字。教孩子尽快学会认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算式。

在学校传统教育中,“8 3=”或“12-7=”之类的一大批简单算式都是分别当作一个算式来看待,在课堂里,老师总是教学生把“8 3=” 或“12-7=”之类的一大批简单算式都当作一个算式来“运算”。其实在进行口算训练时,可以把“8 3=” 或“12-7=”之类的算式分别当作一个特殊的“字符”来看待,把这些特殊的“字符”当作一个“字”来“认”,而不是去“算”。

也就是教孩子一题一题地“认”算式。可以给孩子们讲,像8 3=,9 5=,12-7=这样的算式以后再遇到了,就把它当作一个特别的字来“认”,例如,8 3=以后就直接“认”作“11”,不再把8 3=当作一个算式去运算。开始,孩子可能不习惯认这些特别的“字”。可以要求孩子在思想上把“8 3=”当作一个特别的“11”字,并且大声读作“11”。

同样的,对着“9 5=”大声读“14”,这样大喊十几分钟,孩子自然“认”会了这些算式。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创造”。小孩只有对算式的概念进行了突破--突破了“算算式”的概念,才会真正认识到“认”比“算”快。可以想象,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的口算速度有成人快,那么,她做起数学作业来,肯定是非常轻松的事。

做作业轻松,学数学当然有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当的练习内容进行训练。最好从最简单的开始。如果第一次达不到参考标准,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同一内容,可设置多个练习。开始训练时,可以用手指压住8 3=,然后突然放开手指,然后又压住,让孩子来认这个“字”。孩子开始会有些不习惯认这样的“字”,告诉他这些“字”,原本是一个算式,如果当作一个“字”来认,也是可以的,只是这个“字”的结构有些特殊罢了。

当孩子的思想转了弯以后,很快就会“认”这些“字”了。这个“认”与背加法口诀的“背”好像是一回事,但又不是一回事,通过以后的一些训练项目以后,教师、家长会自己明白。孩子“认”会后就可以开始练习了,可以将进位加法或退位减法设计成表格,分成几列,每列20道题。进行训练时请注意以下几点:首次做口算训练时,让孩子做20小题,记下所花时间秒数,作为原始口算速度,供日后比较分析之用。

随后,让孩子“认”另外20小题口算题,要求流畅,在认读时有哪个小题不流畅,则再认读,直至能将20小题一口气“认”下来,流畅无误。接着,让孩子先作好训练准备,教师或家长持表,发口令“开始”,孩子执笔在一本书上作答,答完告“完”,教师、家长将自己记录的时间记入相应栏目中,作为日后比较分析的数据。每做一次训练,都与达标速度比较一下,看看有没有差距,如果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又未经训练,一般来说,一二次就达标是有困难的,掌握一门技术需要反复的训练。

每做一次训练,都与上一次的速度比较一下,看看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应当适当地赞扬孩子,说“不错,有进步”,孩子这时需要鼓励,切记不可一见孩子速度是60秒,而达标时间是12秒就急不可耐的责备,如果你是这样的话,恐怕你也没有耐心和爱心。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以半小时为宜,如果孩子一时兴趣高还可以适当延长训练时间。

为了迅速达标,孩子在答题时,教师或家长应当目不转睛地盯着孩子的答题动作,如果孩子写答数时,在哪一题下笔与答数时有稍微的停留,就说明他这题还没“认”会,还需要训练一下“认”算式,可以单“认”这些没认会的题。上一次训练与下一次训练最好相隔三天或一个星期左右,天天做这种训练容易令人生烦,要保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切不可伤害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当然,如果孩子主动要求多练,那又当别论。

如果一个人单独拿这些口算训练题去训练,也是可以的,但大多数孩子会觉得没趣,容易产生疲劳感,那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有家长或邻居的小朋友参与的话,那可能收到你意想不到的训练效果,学习状态也可以因此而改变,那孩子就非常高兴,不易疲劳,如果家长有兴趣,让孩子为你计时,你也测一下你的速度,让子女来看看他爸妈的本领,则更能增加这种训练的乐趣,使孩子觉得与玩游戏一样有趣。

这就是我说到的“玩学习”。请家长与孩子玩任何学习游戏时都不要忘了作下记录,这种记录日后是非常有用的,这样便于日后比较,知道进步了没有,进步了,又进步了多少,你的孩子与其他的人家的孩子相比,书写技术有无差距,有差距这种差距又是多少。这种比较,很直观地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差距,而且容易激发小孩子的兴趣,他们会很自然地产生赶超父母的想法,这样激起的兴趣,有时可以达到令人高兴的程度。

如何提升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口算和心算能力?

一、分析学生口算错误的原因孩子在口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总结如下:1、心理方面的原因 小学生感知事件是比较笼统的,不够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独立的事物,不能觉察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及特征,因而缺乏对事物间的整体认识。有时在进行口算练习时,有些学生还没看清数或运算符号,就将答案脱口而出了。比如将算式中的“0看成 6”,“ ”看成“-”等。

另外,学生在计算一些算式接龙等这样外形过繁的题型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不细心计算,从而导致口算错误。2、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一年级学生太小,不能认识正确口算的重要性。本身对口算缺乏兴趣,加上机械重复的训练更是嫌麻烦,便不加思索的信口乱说。再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写作业时边做边玩,不能集中思想的口算;书写时不规范、字写得很马虎,算后又不安心检查计算,都是计算错误的原因。

二、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 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为了预防学生口算出错,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的进行口算,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几种方法:1、口算方法归纳总结法 在小学一年级,特别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加减法口算重点,也是难点。

只要将20以内的口算掌握得非常熟练,那么更难一些的口算就没有多大的问题了。比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主要用的教学方法是用“凑十法”,也就是“看大数,分小数,凑满十,加剩数”的方法。如学习“9 几” 的加法后,家长和学生一起把9加几的加法题有序地排列出来:9 2=11,9 3=12,9 4=13,9 5=14,9 6=15,9 7=16,9 8=17,9 9=18。

(1)、归纳算法,“凑十法”。(2)、引导学生找出“9加几”题的规律:第一个加数都是9,第二个加数越来越大,和也就越来越大;和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1。接着又问学生:“少的1哪去里了?”生:“和9凑成了10。”这样的融会贯通起到了两个作用:a、更深刻的理解了“凑十法”;b、使学生形成了对知识的迁移。

通过对9加几的方法的归纳与总结,学生在学习8、7、6加几时,很容易的就想到了“凑十法”,并且在归纳8加几的方法时,自然就归纳出和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小2了……2、练习形式多样法 由于口算题不同于解决问题,它没有生动的情节,比较的枯燥单一,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复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产生乏味感,容易疲劳和厌倦,激发不起训练的兴趣,所以在口算练习时,只有形式多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平时,家长注意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口算练习,例如看口算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直接说出得数、对口令、夺红旗等数学游戏,还有如自算(自己在书中找口算题,规定时间内看自己能算对几道)、互算(同学之间互相出题,互相通过对比,来提高口算能力)、口算竞赛、抢答案等竞赛的形式,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此外,除了在课堂上的练习之外,还可以建议孩子们在生活中运用,比如: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帮助家长口算用的钱数等,让父母把10以内的加减全部做成卡片,每天练习,这样就不会感到口算枯燥了。3、口算练习要做到持之以恒 口算要做到正确熟练,必须坚持做到天天练。我的做法就是每天利用课前三至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听算20道口算题。

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练习,日积月累总会有进步的。4、养成良好习惯,保持口算的正确性。 口算中出现的错误,我们大多都认为是孩子粗心大意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然而这些好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要通过长期以往有目的地训练,才能培养出这些好习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他们养成“看清题目、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努力消灭计算错误,提高口算正确率。 总之,要提高一年级学生口算的正确率,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只有坚持不懈的过程,在口算练习中逐步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算法、理解算理、形成技巧、养成良好习惯,才能达到提高口算能力的目的。


文章TAG:论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快速提高低年级孩子口算能力的方法  论文  如何  培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