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学生对面积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永远不会忘记。”我知道,这个孩子是我们班顶尖的学生,好学生喜欢一个老师,那不很正常吗,我没有窃喜。…你只喜欢玩头条?头条的每条推荐背后凝聚着数学(算法)工作者的劳动,生活中用到数学的大多了。“孩子说你讲数学就像讲故事一样,超喜欢。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有点抽象!个人觉得在数学教学上通过思维导图总结知识点,解题练习上一题多解是比较实在的两种方法。我是王老师,致力于于小学数学的精品问答!最显著的一点是学了方程后,思维就固化了,数量关系分析多思路探寻本质,才能启智。以下是具体建议和尝试,供您参考!发散思维① 知识点总结类五年级以后知识点变多且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特点,温故而知新,多通过思维导图梳理前几个年级所学,便于孩子去理解新知识点。

比如多边形面积,把学过的图形面积公式推导在一张纸上做总结,其实是发散孩子思维。当然形式可不必拘泥于思维导图。② 多思路解题王老师推荐24点游戏,4个数字通过加减乘除运算及添加括号,使结果为24。可以尝试多种方法来凑出24。也是发散思维的一种训练。高年级做应用题时除了方程,给出第二种解题方法,是我带学生最基本的要求。

作为老师,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作为老师,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原创】N年前,一位家长遇到我,和我闲聊:“我的孩子可喜欢你的数学了。”我知道,这个孩子是我们班顶尖的学生,好学生喜欢一个老师,那不很正常吗,我没有窃喜。微笑着听他说。“孩子说你讲数学就像讲故事一样,超喜欢。”……看到这个题目,照心感慨良多,就把自己的一点感悟写出来,分享给我的朋友。例如我在学术交流中有一题目:《从1公顷=?平方米谈起》。

这个题目来自于实际教学中,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进率,在教学中它非常枯燥,并且学生学过之后常常会遗忘。怎么办?看照心的学术交流部分原文:从教以来,不下数百次有人问我这个问题;甚至还有老师疑惑:面积相邻单位的进率是100,可为什么1公顷不等于100平方米? 说起这个我就想起了明代学者型官员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

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8日),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大明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中国明朝末年儒学、西学、天文学、数学、等领域学者。徐光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最大贡献当推《几何原本》的编译。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于公元前3世纪编成的。

这部世界古代的数学名着,以严密的逻辑推理的形式,由公理、公式、定义出发,用一系列定理的方式,把初等几何学知识整理成一个完备的体系。我们学习的“几何”及 “点” “线” “面”这些术语是由徐光启亲自翻译命名的。例如“面积”,这个概念本意,就是说平面的大小是由长宽或边长与边长相乘的积得到的。这又引出面积单位的问题。

我们大家都知道3×3=3²,,10×10=10²,同样米×米=米²,米²,就是平方米。“平”是平面,“方”是相同的数或单位相乘称为方,因此米×米表示平面叫平方米。1米×1米=1㎡10米×10米=100米²=1公亩100米×100米=10000米²=1公顷=100公亩1000米×1000米=1000000米²=1平方千米=100公顷(1千米 ×1千米=1平方千米)我们的教材为了简洁“公亩”这个概念没有出现,这是教材的一缺憾,没有形成知识链。

造成学完、教完印象不深。 我建议我们老师在教这一内容时,应该把“公亩”补上。形成知识链。估计学生对面积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永远不会忘记。甚至在求面积时,长和宽单位不一致,会自觉统一长度单位,求出面积。做为一名数学老师,知识要宽广,不照本宣科,根据孩子心理特点,精心设计组织教学,要把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不但有深度,还要有广度。

中小学生为什么要学数学,对于不喜欢学数学的学生应该怎么帮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中小学为什么要学数学?可以不学的,不影响吃饭,睡觉。其实不用在学校学,每个人天生懂很多数学的:去街上买早餐,2块一个包子,你给5元,老板给你两包子,不找回一元你肯定不干,5一2x2=1,这是混合运算。排排座,分苹果,分少一个谁都会有意见,这是平均分,除法。去吃比萨饼,点了一个18英寸的,付完钱,小二哥回头说,客官,18英寸的没了,要不换2个10英寸的吧,你如果想10 10


文章TAG:怎样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doc  如何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