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问?应该问哪些问题?这是我和爱人在孩子上幼儿园前,曾经深入探讨过的育儿好问题。没有不好的问题,关键在于问题的措辞和提问时机前文我说了不会以“几该问,几不该问”的形式来回答,正是这个道理。就算有些看似“不该问”的问题,比如“今天表现好不好?”、“老师喜欢你吗?”、“有人欺负你吗?”、“中午吃饱了吗?”等等,其实都是宝妈宝爸们最关心的问题!有什么不能问的?当然可以问!只是不能问的这么简单直接。

如何教育学前孩子的安全?

如何教育学前孩子的安全

孩子所有的问题里,安全问题是第一大问题,从小教育孩子注意安全,保护自己,是孩子能够得以顺利成长的第一要素。一个孩子从出生起,细想起来,处处都是险境。在床上,翻身不小心可能掉下来摔折了腰摔坏大脑;不小心碰到热饭碗热饭锅有可能烫伤了孩子;在厨房,不小心碰了煤气开关可能引发火灾;在卫生间洗脸,一低头可能碰到水管,磕破了头;在路上行走,后边过来的摩托车,可能会突然碰撞了孩子;路边的井盖儿,孩子踩上去,有可能踩翻掉入井中。

你看吧,处处都是安全隐患。家长本身要夹着十分的小心,保护孩子的安全,对孩子,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强调安全问题,这才有可能让孩子顺利的长大。重点教育这样几个方面吧。1,4岁以下不要进厨房厨房是小朋友的禁地,那里边有刀子剪子又有煤气,有热锅,这些都是小孩子要特别防备的东西。2,不要站在门旁边玩门,以防夹手不少小孩把手放在门缝里玩,有时候是因为大风吹过,门关上了,但是孩子的手正好在门口那个地方,被夹断了。

所以这事千万要注意的。3,路上的井盖儿,这也是每天都要叮嘱孩子的事情。4,游泳。每年都有儿童因溺水而亡,尤其是在郊区或者是农村居住的人家这个问题要极为注意。5,住在楼房,封好阳台现在坠楼而亡,是一个伤害孩子的新途径。有的是孩子踩空,坠楼而亡,有的是没有护栏,孩子不小心掉下去了,还有的是孩子轻生,跳楼而亡。

一年级小孩学完英语怎么问老师比较好?

如何教育学前孩子的安全

我们学习一种语言,关键是掌握一种思维方式,一年级的小朋友开始学习语言,估计应当是在一线城市,因为在全国的其他地方,基本上都是从小学三年级才开始学英语。当然家长的良苦用心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也是非常值得理解的,问题是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形,我们很快就知道有些孩子的学习状态,只要在成绩面前肯定会排出个12345。

出现这种情况之后,家长当然希望孩子能够位列前茅,但实际上孩子的学习状态不仅仅是受孩子自身的影响,还受教育者的素质,家庭教育的环境,以及整个课堂教学的影响,所以说家长在询问孩子学习状态的时候,需要掌握一些轻微的技巧。首先应当避免的就是对于老师的教育能力,不要提出直接的怀疑,每一个教育者,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家长,都喜欢别人委婉的一些建议,而这种建议在有时候可能引起老师的反思,而有时候却不一定能够达到效果。

当我们在询问孩子学习质量的时候,首先我们要肯定的就是老师的努力,老师的付出,这是一种愉快的交流前提。其次,作为家长和老师在沟通的时候,应当是一种平等的地位,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不应当把对方当做低人一等,因此在沟通的时候,语言语气以及态度姿势等等都应当是平等的,当然也没有必要过于尊重,甚至过于巴结。最后家长要能通情达理,因为在交往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很多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通常会表现在语言沟通词义的理解上,有偏颇,对于孩子的认知有偏颇,而这些都将成为老师和家长沟通之间的一个矛盾所在,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家长老师都应当积极的反思自己的语言背后是不是容易产生一些别人的误解。

小朋友上幼儿园,回到家后,家长应该问哪些问题呢?

大家好!我是辛巴育儿,家有小仙女一枚,硬核带娃奶爸。不说教不盲从,崇尚开放式的因材施教。我来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小朋友上幼儿园,回到家后,家长大多会询问孩子一天的表现。怎么问?应该问哪些问题?这是我和爱人在孩子上幼儿园前,曾经深入探讨过的育儿好问题。往小了说,这只是关心孩子的一种最普遍的方式,司空见惯;往大了说,这还是体现一个家庭育儿观的技术活,见微知著。

分享一下我们在女儿三年幼儿园就读过程中这方面的一点小小经验吧。首先,我不会以“几该问,几不该问”的形式展开,教育不能教条: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并且所处家庭的环境也各有不同;Every question is good guestion,没有不好的问题,关键在于问题的措辞和提问时机;家长们构建完整育儿观、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才有可能领悟“问话”这门技术活的精髓。

关心孩子不能成为刨根问底的借口俗话说:关心则乱。一天不见甚是想念,放学接到孩子后一堆问题砸过去,孩子很难一一回答清楚,经常答非所问,甚至反感导致产生厌学情绪。打破砂锅问到底,恨不得孩子能事无巨细地把幼儿园一整天都复述一遍。这种过度关心现象,尤其容易出现在幼儿园新生的宝妈群体中。有些问题其实是可以合并成一个开放式问题去问的。

在孩子回答的过程中通过旁敲侧击地合理引导,抓住时机让她自己扩展话题,从而主动提供更多家长想知道的信息。比起啰啰嗦嗦连环炮式追问,孩子更容易接受这样的氛围,化被动为主动的同时还能训练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好氛围的聊天过程,也是孩子释放压力保持良好情绪的过程,还能增进亲子关系。记得女儿刚入园时,第一天回到家。

我们只问了一个问题:“第一天上学和新朋友们玩了什么游戏啊?”从女儿兴奋地说起认识了谁谁谁一起玩了什么游戏,到叽叽喳喳控诉因为不敢再幼儿园上厕所而差点尿裤子。打开话匣子的她虽然颠三倒四,但也基本让我们了解清楚这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当然,这与女儿的性情有关。正是由于她的活泼可爱、乐观积极,平时就表现出勇于和陌生小朋友交往,深知这一点的我们便无需问“有没有交到新朋友?”这种问题。

也与孩子语言启蒙期的早教密不可分,知根知底的我们只需给她一个主题,她便会滔滔不绝自动继续发散下去。但是,语言能力启蒙较晚或早教方式方法有偏差的孩子,就未必适用这个办法了。这也是我重点提到的教育不能教条,首先要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材施教。让孩子主动表达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避免了枯燥的一问一答,也杜绝了对孩子的刨根问底。

重视幼儿园孩子所表达内容的宽度比深度更有意义,观察聊天内容涉及了幼儿园生活的哪些方面对其及时引导,胜过对某一方向的过度追问。没有不好的问题,关键在于问题的措辞和提问时机前文我说了不会以“几该问,几不该问”的形式来回答,正是这个道理。就算有些看似“不该问”的问题,比如“今天表现好不好?”、“老师喜欢你吗?”、“有人欺负你吗?”、“中午吃饱了吗?”等等,其实都是宝妈宝爸们最关心的问题!有什么不能问的?当然可以问!只是不能问的这么简单直接。

语言是门艺术,如何用合适的措辞,在恰当的时机问出来,是相当考验提问者智慧的。与其问“今天表现好不好?”、“老师喜欢你吗?”不如问“今天有没有被老师表扬或批评?”、“为什么表扬或批评了?”与其问“有人欺负你吗?”不如问“今天和小朋友们相处的愉快/不愉快吗?”与其问“中午吃饱了吗?”不如问“中午吃的啥?没让老师喂吧?”问出让小朋友不需要绞尽脑汁就能轻松回答的具体问题,更容易得到家长们关心的答案。

避免问出过于主观需要小朋友先判断才能回答的问题。面对同样的问题,刚上幼儿园的小班宝宝,和即将面临升小的大班小朋友;前者可能根本说不清干脆不回答,后者可能回答地条理清晰简洁明了。幼儿阶段,小中大班每一年都大不一样,各人发育也有早晚。家长如果能尊重孩子的内在发展时间表,遵从科学的育儿规律,做到育儿先育己。


文章TAG:小孩  学前  问性  回答  小孩问性问题怎么回答  怎么问学前小孩的问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