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女性地位的提高,可以透过其服饰来了解一二,唐朝女性最流行的其中一种服饰是襦裙,襦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中国古代中原女子的传统服饰。像郑、晋、鲁、燕等国是周王室成员分封出来的,对周王室的认可程度更高,但也不会自称是周人,他们对自己的称呼是“诸姬”,就是各个姬姓诸侯国,这是血缘关系上的一种民族划分。

为何我们叫汉人,而不是唐人,秦人?

为何我们叫汉人,而不是唐人,秦人

汉朝之前我们自称什么人?有人可能想当然的认为汉之前我们肯定自称秦人、周人和商人,其实不是。先秦时代,中原邦国统一自称是“夏”或者“华夏”,称呼多个诸侯国的时候叫“诸夏”。相对而言,西鄙的秦人,南方的楚人,东方的莱人、徐人等等,都被看做是蛮夷,是不能代表中国的。虽然秦后来统一了中国,但是中原地区的人们,从来没有普遍认可自己是秦人,自然也不会有“秦族”了。

中原诸夏民族是通过血缘关系形成的所谓“我封君的封君不是我的封君”,《战国策》中有个故事,温地有个人去周朝都城,守城的官员问他哪里人,他说我是周人,周朝官员盘问了半天发现他不是周人,就把他关进了大牢。这哥们说,周王是天下的王,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不是周人又是什么?周王大受感动,亲自下令把他放了。温地本来就属于周王朝,是周襄王时候送给晋文公的,成了晋地。

到了后来,周朝的官员都拿温人当外国人了,按偷渡给抓起来了。可见当时“周人”不可能是中国人普遍的自称。像郑、晋、鲁、燕等国是周王室成员分封出来的,对周王室的认可程度更高,但也不会自称是周人,他们对自己的称呼是“诸姬”,就是各个姬姓诸侯国,这是血缘关系上的一种民族划分。当齐桓公带领宋、卫等非姬姓中原诸侯国共同抵抗北方犬戎的入侵时,他们更不会自认为是周人,而是自称“诸夏”,因为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自己的血统可以统一上溯到华夏时代,都是炎黄后裔。

华族是黄帝一族的来源,夏是黄帝一族第一个统一的国号,所以黄帝的子孙都自称为“华夏”,简称“夏”、“诸夏”。汉中与汉江汉是哪里?长江有一条支流叫做汉江,源于汉中市,在武汉市汇入长江。武汉三镇中的汉口,就是指的汉江江口。汉元年(前206)正月,当酸溜溜的刘邦焚烧栈道进入当时被称作南郑的汉中市的时候,估计他也想不到,他的大汉国号传承了两千多年。

汉武帝时期,从西域诸国到南海之滨的百越,再到东北地区的朝鲜,都纳入了大汉的版图。先秦时代的蛮夷戎狄都成了大汉的子民,汉朝真正做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时候“诸夏”、“华夏”的称呼已经不能满足大汉子民的需求了。来了就是大汉人,中国人特有的民族观因为按照祖辈流传的故事,生活在大汉辽阔的南方地区的百越人民是上古三苗族的后人,北方归附汉朝的南匈奴、乌桓、高句丽等人民是古犬戎人的后代,西域诸国来源更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他们肯定不会认可自己是华夏人,中原的华夏人也不会接受自己是跟那些高鼻梁大眼睛的家伙们一个祖先。于是各种血统不同的人们共同的生活在大汉的天空下,逐渐统一了认识,其乐融融,都认可自己是“汉人”了。西方的民族观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什么日耳曼啊,盎格罗-撒克逊啊,希特勒当年还给各民族划分了贵贱等级,而且很自觉的认为日耳曼德国人属于中低级的雅利安人,但是也比犹太人高贵很多,希特勒还特别注重高贵的日耳曼-雅利安血统,严禁德国军人在外面乱搞,以免坏了品种。

而中国人并不那么在意自己的血统传承,现在无论是满蒙回苗汉,大家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首先就表现在民族观上,无论你是百越人、匈奴人、蒙古人、满人还是什么人,来了就是大汉人。古时候也没有民族登记,大家一律平等,相互通婚,杂处而居,过个几辈子,都成了一样的黄色扁平面孔,说一样的语言,吃一样的食物,都是大汉人。

四百年大汉,为民族融合统一提供了条件。汉朝是个神奇的时代,统一、强大、开放,保证了各地区的人们可以相互交流,让不同人们的血缘和文化各种融合形成了统一的汉人文化,而大汉四百多年的寿命加强了这种融合。之后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汉人政权频繁更迭,外族肆意入侵,六百多年乱世中沉沦挣扎的中原人民,谁不思忆黄金一样的大汉时代?在与各种虎狼蛮夷的对抗之中,“汉人”的称呼有助于凝聚汉朝遗民的力量,“汉人”也正是在魏晋南北朝的乱世中正式成为中原各地人民的族称。

唐代女子服饰为何钟爱半露胸式裙装?

为何我们叫汉人,而不是唐人,秦人

所有的朝代中,应属唐朝最为开放,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女性地位的提高。唐朝女性地位的提高,可以透过其服饰来了解一二,唐朝女性最流行的其中一种服饰是襦裙,襦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中国古代中原女子的传统服饰。襦裙的领口造型各异,变化多端,有圆领、方领、斜领和鸡心领等,到了盛唐,又流行一种袒领,所谓袒领,就是指里面不穿内衣,直接把整个前胸给袒露出来,甚至可见女性胸前的乳沟。

在中国古代,这是服饰演变史上一次非常大胆的创新,如此性感的设计,也能从侧面反应出当时社会思想的开明。所以当时就有诗来描写这一现象,比如“粉胸半掩疑暗雪”“胸前如雪脸如花”等,就是咏叹这种袒露领子的造型。唐朝是女性最追求时尚的一个朝代,特别是在长安城及其周围,不仅是唐朝的政治中心,更是唐朝的时尚之都。从整体来看,唐朝女性对时尚的理解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从衣服的样式上看,由遮蔽到衣着暴露;从花纹、妆饰上看,由简单趋于复杂;从服饰风格上看,由简朴趋于奢华;在审美上,由喜欢清秀的女子到喜欢丰腴的女子。


文章TAG:浅析外来文化对唐朝服饰的影响  外来文化对唐人服饰观有哪些影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