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哪种认知方式,都是存在过的,但不同的认知方式对人产生的影响却不同。有些人偏向于积极认知,遇事总是能看到有利的一面,行动也很迅速,有些人则比较悲观,觉得什么都不好,怎么都不对,经常纠结焦虑然后放弃。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认知都会不同。

悲观的认知习惯是如何形成的?

悲观的认知习惯是如何形成的

认知和情绪一样,积极和消极,乐观和悲观是我们赋予它的意义。不管哪种认知方式,都是存在过的,但不同的认知方式对人产生的影响却不同。有些人偏向于积极认知,遇事总是能看到有利的一面,行动也很迅速,有些人则比较悲观,觉得什么都不好,怎么都不对,经常纠结焦虑然后放弃。习惯性悲观和习惯性乐观的认一样,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父母教养方式。

我们出生后,最先学习得对象就是父母,父母的言语和行为奠定了我们的思维基础。如果父母在遇到问题时,经常是悲观的态度,经常讨论事情不利的方面,那孩子也同样会习得这种思维习惯。比如父母如果经常说读书无用,而且自己也不读书,学习这么无趣还不如去打工赚钱来的实在,那么孩子也会产生这样的认知。因为他自己没有真实的体验,只能从亲近的人那里获得间接经验。

(2)所处的环境是否正向。人是与客观环境及其他人产生互动的,我们周围的每个人每件事,对我们自身来说都是一个刺激,这个刺激决定了我们接下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如果你身边的人经常说一些丧气话,或者对你经常是否定和不认可,那你是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觉得积极的。每接收一次这样的负面反馈,就会增加自己的自卑和无力感。

所以说,我们玩更多的选择那些认可我们的人交往,也尽可能的去看到别人的优点。多创造积极刺激。(3)自身心理能量不足,同时伴随身体羸弱。不难发现,那些经常运动的人往往更有活力,也更有精力去做一些事情。而一个看起来病歪歪的人是很难去积极做事情的,而且经常说一些悲观的话,或者焦虑抑郁状态很多。其实我们的身体和心理是一体的,互相影响。

如果身体差了,那心理也会出问题,同样,心理出问题,不重视它最后也会引发身体疾病。如果想改变悲观的认知,不妨多去晒晒太阳,多参加运动。(4)重大刺激事件没处理好导致泛化。在遭受重大的情感创伤、职场挫折、亲人离世等刺激性事件后,人的认知往往会发生剧烈变化,而这些负性事件带来的情绪如果没有被处理掉,很可能会引发持续的恶化,扩散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为什么我们的认知深度,有时不如别人的深刻?

为什么我们的认知深度,有时不如别人的深刻

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认知都会不同。我感觉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角度与立场,决定人的感观。一个人认识事物,首先是从客观感受开始的。同样的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面貌。单凭这些对事物所作出的主观评价,肯定是片面的。只是事物的外在,而不是本质。第二,知识量,有助于对事物的理解。

对一个事物的真正了解,除了客观上认识以外。主要还是主观上的理解和认识。你所拥有的知识量多,信息充足,就能够帮你很快地认清事物的本质。不会比表象所迷惑。第三,兴趣和职业,决定一个人对事物认知的广度和深度。有句老话说得好,隔行如隔山。虽然,你对某些事情有所了解,但不是你的兴趣和专长,你没有更清楚地了解它的内在。

就如同被山挡住一般。工人和农民,谁都知道对方是做什么的?农民不会开机器,工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收麦稻?但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能干得很出色。就是因为了解和熟悉。第四,经验和教训,是人们对事物,进行深入探讨积累的财富。很多事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其中会有很多,不可预见的因素。有些人会成功,有些人会失败?这就是对事物认知的准确与偏差造成的结果。


文章TAG:风格  认知  风格是怎么形成的  认知风格怎么形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