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计三:从生活中体会诗歌,感受诗歌意境。”同样,只有富有意境的诗歌,才能激起读者对意境的感受。如果你不懂什么是意境,也没有读过多少诗歌,自然就“感受不到诗里的意境”了。我认为毛泽东主席在1961年写的《七律•答友人》意境最美!我们把这首诗好好地解读一下,她的意境美便跃然纸上。

如何在生活中体会到诗词的美?

如何在生活中体会到诗词的美

谢谢邀请!生活中有爱,才有美!也只有懂美,才更爱!爱生活,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美的。如果你正好又懂诗,那你就可以把生活过成诗!这样,生活中的一切就都有诗意了。一草一木,一碗一筷,一粒米,一颗盐都可以是一首诗的素材;你生活中的每个人,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让你感到可亲可爱;哪怕就是你的对手,敌人,他们的举动言行,也会让你觉得他们人性的一角,也有可爱的一面……或者甚至会觉得他们的愚蠢、无知,也是可爱、可笑的资料——《狐 假 虎 奸》狐替虎王打美食,虎王叫唤腹饥急。

为什么我感受不到诗里的意境?

如何在生活中体会到诗词的美

这里首先要澄清一个问题。你所说的“诗”,是今人写的诗,还是古代经典的诗歌作品。如果是今人写的三流诗歌作品,本就没有什么意境,而你也“感受不到诗里的意境”,这是正常的。不在今天讨论的范围之内。如果阅读的是古代经典的诗歌作品,你却“感受不到诗里的意境”,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也是这里要谈的问题了。马克思说:“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如果你不懂什么是意境,也没有读过多少诗歌,自然就“感受不到诗里的意境”了。一、什么是“意境”?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特点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凡能感动欣赏者(读者或观众)的艺术,总是在反映对象“境” 的同时,相应表现作者的“意”,即作者能借形象表现心境,寓心境于形象之中。

例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这就是意境。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

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二、如何才能在阅读诗歌作品时,能够感受到诗歌的意境呢?我给你三个“锦囊妙计”:妙计一:大量阅读经典诗歌作品。马克思说:“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同样,只有富有意境的诗歌,才能激起读者对意境的感受。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曾经说过:“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 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古代经典诗歌作品,才能培养其完美对诗歌意境的感受能力。最初,可以读《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在此基础上,如果还想进一步学习,可以读一读《王维诗选》《李白诗选》《杜甫诗选》《白居易诗选》等。妙计二:借助诗歌鉴赏文章,感受诗歌意境。“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手里有拐杖,登山可以轻松一些;坐船过河,要比自己游泳渡河简单许多。同样道理,阅读一些名家诗歌鉴赏方面的文章,是快速进入诗歌意境的不二法门。现在,不论是实体书店,还是网上书店,都可以去淘淘。这里重点推荐给大家的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唐宋词鉴赏辞典》。

如果嫌这两本部头太大,可以看沈祖棻的《唐人七绝诗浅释》《宋词赏析》两本小册子。妙计三:从生活中体会诗歌,感受诗歌意境。诗意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来说,不是缺少诗意,而是缺少发现诗意的眼睛。当有一天,你在生活中遭受了挫折,被人生的风雨打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正好又遇上自然界的风雨,这时,你也别急着赶路,不妨在雨中走一走,然后背诵一下苏东坡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在这之中观照一下自己的感受、感情,在细细体会一下苏东坡词中的意境。

这时,你就从生活,走进了诗的意境了,也就学会了从生活中感受诗意了。意境,就是“意”与“境”的邂逅和融合,它体现着对人生的感悟。你得经历了类似的事,才能懂意境。经历的越多懂得就越多。如果你有深秋早起步行赶路的经历,你就会感受到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意境了;如果你曾经在官场行走,那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非常可恶,你就会懂得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意思了。

你觉得哪首诗或词的意境最美?

你觉得哪首诗或词的意境最美

我认为毛泽东主席在1961年写的《七律 •答友人》意境最美!我们把这首诗好好地解读一下,她的意境美便跃然纸上。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首联“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是说九嶷山上白云片片飞。

九嶷山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是因为山上有九个山包,形状都相似,所以叫九嶷山。“帝子乘风下翠微”,帝子指的是尧帝的两个女儿,一个叫娥皇,一个叫女英,他们是舜帝的两个妃子。她们乘风而下,远望山色,一片微茫青翠。这里有一个典故: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说舜帝到南方去巡视,结果就死在了苍梧,葬在了九嶷。他的两个妃子,一个叫娥皇,一个叫女英就追过来了,看到自己的丈夫死了就非常的悲伤,就开始流眼泪,而且还为他殉情,跳了湘江,后来被称为湘水女神和或者是湘夫人,有的时候也叫湘灵。

颔联“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是说昔日他们挥洒着眼泪,致使那个翠竹都有了斑斑点点,今天她们穿着像彩霞一样的衣服,显得非常的漂亮。“斑竹一枝千滴泪”这个是化用了清代的洪升《黄式序出其祖母顾太君诗集见示》诗中二句中其一:“斑竹一枝千点泪,湘江烟雨不知春”。毛主席把这个“点”改为了“滴”,化静为动,使其更加具有诗情画意。

这个斑竹呢?它也叫湘妃竹,说娥皇、女英得知丈夫去世了,就非常悲痛就开始哭,那个泪啊就滴在竹子上,这个竹子就产生了斑斑点点。1975年为毛泽东主席读书的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芦荻,给毛泽东主席读书的时候,主席说过这首诗。他说《七律•答友人》里边的“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就是怀念杨开慧的,杨开慧就是霞姑啊。

但是现在有的解释和我解释的是不一样的,主席用这一句话来怀念他的初恋情人,也可以说是第一个自由恋爱的夫人杨开慧的。颈联“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这两句是倒装,实际上是“洞庭波涌雪连天,长岛人歌诗动地”,是说洞庭湖掀起了波涛,汹涌澎湃,犹如白雪连天。而长沙人民呢,高歌猛进,诗章动地。这个长岛就是橘子洲,也叫水陆洲。

尾联“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毛泽东主席是化用了李白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里边的句子,意思就是说我凭借上述这些令人振奋的喜悦的情景,就联想到了广阔的区域,希望湖南像早上的太阳蒸蒸日上,兴旺发达。1964年的1月27日,毛主席跟英译者解释的时候说:“芙蓉国”指的是湖南,这里说的是木芙蓉,不是水芙蓉,“水芙蓉”指的是荷花。

《七律• 答友人》是一首意境优美、绚丽飘逸、色彩绚丽、情文并茂的好诗,是一首越吟越有味的诗,它是诗人的友情之“曲”,也是诗人的故乡之“梦”。郭沫若同志曾经高度的评价过这首诗,他说这首七律形象极其壮丽,声调极其和谐,令人百读不厌。这首诗它把神话与现实,往事与未来非常好地结合在了一起,既是毛主席的友谊心曲,也是对祖国的一首颂歌。

应该先考虑诗词的意境还是律法?

先考虑意境,后遵循律法,特别是写景,好的诗词看后就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么这种画面就要在作者的头脑首先形成,我的头条空间置顶第二首《卜算子》纯写景大家可以看一下,还有一篇昨天(三月十九号)的问答邀请《雨后登山》,也是纯写景的诗,当然,这些诗也要读者用心去品。有一种看图写诗,我认为就是很好的形式。给你一个画面,让你展开丰富想象空间自由发挥。


文章TAG:五字古诗意境美  如何体会古诗意境美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