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核心思想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受关注?

感谢头条邀请作答!! 无为是《道德经》中的核心思想。何为无为?无为的思想为什么被众多人关注?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一下个人的理解,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首先,无为就是遵道。即遵循事物的自然趋势而为。《道德经》一书被作为一部哲学著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究其原因是因为其探求的是万事万物的普遍规律,而不是就事论事地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

道超乎万事万物之上,又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用庄子的话说,就是道在蝼蚁,道在稊稗,道在瓦甓,道在屎溺。而无为、自然、不争又是道的本性,因而无为就必定是遵道之为。无为在治国方面,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正因为大道归一,天地人规律合一,所以不管你是治国,还是做其它工作都遵循同一个规律。

以中医为例,古人云:“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以治国之道而医人,方为王道上工。治国之道在于无为、在于“和”,医人之道也不例外。中医不仅是治病之学,更是无为、和人之道。中医治病就是促进人体生命过程的自主实现、自由发展和自行和谐,这也是中医医病的“无为”思想。实际上,不管你是政治家、军事家、养生家还是医学家,都应遵循天地人之大道,遵循事物的自然趋势,无为而治。

其次,无为就是用无。即用无的原则去为。只有能放得下,有所不为,才能集中精力有所作为,这也是道家的执一、抱一、守一的思想。我们知道“无”是道之体。当然,我们不但要认识“无”,更要懂得用“无”的原则来指导政治生活、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庄子•外物》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我们可以从中体会用无的道理:惠子对庄子说:“你的言论没有丝毫的用处。

”庄子说:“知道没有用的道理就可以和你说说有用的理论了。大地不是不够广大,但人只是脚踩一小块地方,这一小块地对人是有用的,其余的地再大对人也没有用处,但是,你要把脚下那一小块地之外的土地都往下挖掘,一直挖到黄泉,人的四周成了无边无底的深渊,脚下那小块地方还有用吗?”惠子说:“没有用了。”庄子说:“无用就是有用的道理就显明了。

”显而易见,脚踩的地方虽然只是像鞋那么大的一小块地方,但人还必须靠他没有踩的地方才能真正立足,行走天下。《道德经》中关于用无的原则指导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有许多精彩的论述: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取天下常以无事。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言,我无欲而民自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爱民治国,能无知乎?为无为。道常无为。吾始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政,天下希及之。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可见,老子的无为不是一无所为,而是遵道而为,是有若无、实若虚、退为进、守为攻、弱为强,是善于用无的原则去为。

有人说“上善若水”是孟子的观点,这是对的吗?对于“上善若水”这句话你又有什么看法和见解?

参与回答,谢谢!,孟子而言语表达方式,上善若水就是同代之人类,善哉善存在的价值意义非凡人生观价值观念而不同的处境,而是不平凡的波动性,必定会高难度过程,平静,不平凡,争议性,象征流量进展若水的波浪涛声,浪花浪漫人生观,曲曲折折,但是继续前进流浪的意思,如此今时代更是这样的相处模式一样,善良的人有波波动动的情节奏感,但善意取得胜利在望,善待自己,善待生命力,善待别人,善意大利大吉,争论斗争过程是善始善终,善而和谐相处,和谐社会,家园景色达人才,善哉善良是天下之道。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上善若水  老子  简析  思想  哲学  简析老子"上善若水"思想  上善若水反应老子哲学什么思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