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我们需要鸡汤,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人已经能够不为物质的吃穿发愁(房子除外),但在精神上却不知道心归何处。我们如此对幸福的强调,恰恰反应出我们自身的不安和困惑。于是市面上很多杂乱的课程纷纷出现,且都会夸大地提出能够“快速解决”的方案:一句话、一堂课让你恍然大悟,人生的各种问题从此都能迎刃而解。而那些自助类书籍更是容易夸大其词,过度承诺。

比如“快乐需知的五件事”、“三个方法成就伟大的领导”、“一个幸福、成功和美满人生的秘密”等等。没错,这些书籍在我们看了之后的确会倍受鼓舞,但这种感觉只会是在短时间内的产生作用,很难持久。而在积极心理学领域,许多所提出来的方法和原理都是经过大量的实验和数据分析验证的。虽然说积极心理学是学院派发起的,旨在修正以往过于消极的研究倾向的学科,而且如果现在要求它提供出人生的解决方案也还为时过早,但好在它提供了一些关于幸福和积极人性的事实和视角,并且这些都有相当高的可靠度以及实际应用的价值。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马斯洛曾经说过:“心理学这一学科对于消极方面的研究,远比对于积极方面的研究成功。它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短处、缺点、过失,但很少谈到人类的潜能、长处、实际愿望或精神高度,好像心理学自愿固步自封,让自己仅限于研究黑暗低劣的一面。”而积极心理学正是更加关注生活中积极方面的一门学科。它是为那些想变得更开心的人们设置的,如果你不开心,你可以变得开心;即使你已经很开心了,你也还可以更加开心。

当然这需要我们的努力,幸运的是在积极心理学中我们不需要绞尽脑汁去搞清那些深奥复杂的概念,而只要努力把这些观念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就行了。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在积极心理学中提出的概念都是适合我们的,我们需要去接触它,尝试它,然后做出决定,适合我们或者不适合。所以积极心理学更加强调的是希望我们都能积极的参与进来,而不是被动的去接受某种学说。

积极心理学和心灵鸡汤文的区别是什么?

这两者在大众眼中也许挺像的,好像听完一个鸡汤故事也挺大补、挺积极的,看起来也是挺不错的故事,你看这故事多感人多温情,里面讲的道理多三观端正,你看着故事多励志。可是实际上,这两个事还真是有挺大差别的。第一、实操性有差别心灵鸡汤初出喝一口香沁肺腑,喝多了就犯腻了。我们听完一个鸡汤故事,往往找不到可执行、可重复的方法。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心理学  入门  书籍  分享  心理学入门书籍分享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特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