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从:1,诗经的起源2,诗经的发展3,诗经的形成三个方面来阐述《诗经》和社会环境的关系。a,《风》“风”是诗经当中篇幅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记录了周代各地的民风民谣。《诗经》的发展我们知道,《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每一部分内容所描写的对象是不一样的。

孔子诵读《诗经》用的是哪种语言?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诵读文本时一般都用普通话,但在孔子那个时代普通话还未诞生,那他诵读《诗经》时用的是什么语言?《论语·述而篇·第十八章》对此有记载:“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这句话大意为:孔子在读《诗经》、《尚书》及一些礼仪场合时使用的是一种被称之为雅言的语言。雅言虽然不是普通话,但其作用和现在的普通话有相似之处。

雅言和普通话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合乎一定规范和标准的共同语言。虽然中国人都讲中国话,但中国话的具体种类也是千差万别的,特别是中国传统社会交通不便,作为社会经济基础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更是造成了“十里不同音”的种种个性化语言。而共同语言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为人们树立了一个都能识别的语言标准,才不至于让操着南腔北调的人们面对彼此时出现“鸡同鸭讲”的交流障碍。

虽然都有设立共同标准、供人方便交流的功效,但这并不意味着雅言和普通话之间可以划等号。普通话是以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其特点是以北方白话文为基础方言,语义、语法、读音、声调都是一致的,发音以北京话为标准,普及程度较为广泛,基本上天南海北的中国人都会使用。相形之下,雅言的普及程度则小得多,一般只是在知识分子中间传播使用,特别是在周朝时期雅言仅在王庭宗伯学院的弟子中间使用,普通士人一般也不会用雅言,更别提一般老百姓了。

再者,雅言并不是以白话文作为基础语言的,相反它是区别于白话文的、高尚不粗俗的文言文,类似于今天说的书面语,雅言虽然是天下文人通用的语言,但也只是说这种语言的语义相通,并不一定指发音一致,即便是发音一致,声调也有可能千差万别,就比如今天南方人和北方人虽然都认识中国字,但当他们用各自地域的方言读起这些字来,可谓五音俱全。

所以说雅言只是指共同语言的语义相通,但其发音、声调并不一定是一致的,如果发音、声调一致就涉及另一种概念即“雅音”。虽然雅言只表语义,不表发音,但这不是说雅言没有发音,相反读雅言时需要用雅音,正如东汉经学家郑康成在《论语集解》中提到“读先王典法,必正言其音,然后义全,故不可有所讳也。”之所以要正雅音,主要是针对古人因为有所避讳而在读某些词汇时,常常故意改变原来读音的现象,为了避免由于人们故意读错而使词义越来越偏离本意、误导后人,有识之士提出在读一些经典文献时不必避讳改读音,可读出词汇本身的发音即可,比如《礼记·曲礼上》中就提到:“《诗》《书》不讳,临文不讳。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诗经  语言  形式  《诗经》的语言形式主要属于  诗经的语言形式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