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这个句子中的“牺牲”一词,就不能拿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来解释了,它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祭祀用的猪牛羊”。这就是古今词义的消亡。以上三个例子只不过是基础知识的代表而已,只能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虽然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内容比较多,但它们都很多规律,积累起来不是十分困难,关键是要有恒心,要喜欢它。

第二,把单音节的词变换成双音节的词。文言文之所以简,主要是因为大量使用了单音节词,它不像白话文以双音节词为主。比如“学而时习之”,用白话文表达,应该是“学习了知识(道理)就要径常去实践练习它”。可见,文言文就是用大量的单音节词让文章变得短小精悍。所以,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就要学会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节词。请看下边的例子。

[例如]: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这段文字中除了“千里、江河、君子”之外都是单音节的词。翻译的时候就要把它们变成双音节的词。怎么变呢?有一个简单而实用的方法,即以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为前缀或后缀,组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然后根据前后文意判断使用哪个双音节词。

如果不能变换,则说明这个词可能是古今异义、通假,或者活用。我们变换“假舆马者”这个句子。“假”字可以变换成现代汉语中的“ 放假、请假、假期、假如”等双音节词。“舆”字现代汉语已经不常用了,只能组到常见的“舆论”一词。“马”字现代汉语也单用。“者”字现代汉语也不常用,文言文中有两个主要用法,一是表停动和判断,一是有不定指代作用的“的人、事和物”。

我们拿变换后的双音节词进行翻译,就会变成“放假(请假、假期、假如)舆论马的人”。看来是完全不通的,所以“假”和“舆”就可能是古今异义了。变换成双音节词的时候,有两种情况需要注意。一种是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像“假”文言文里的意思是“借助”的意思。另一种是活用和通假,比如“水”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游泳”。

掌握了把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的方法,我们就能有效地去学习文言文了。第三,填补省略的成分。省略是文言文常见的现象,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省略介词。另一种是省略句子成分。请看下边的例子。[例一]: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石钟山记》)这个句子就是省略介词“于”,填出来是:今以钟磬置(于)水中。

[例二]: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赤壁之战》)这个句子中省略谓语和宾语,补充完整应该是: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迎操)也。介词不只是“于”,还有很多。句子成分还有主语,补语、定语和状语,它们都有可能省略。因此,了解了文言文常见的省略方式,就能给我们学习文言文提供很大的帮助。第四,学会推断词义。

 5/6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文言文  初中  我的文言文不是很好  初中文言文差怎么办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