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服务人民,在课间和课外。又应充当学哥或学姐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拉进你们的感情和关系。陪学生做操,可通过做一些小游戏来增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友谊。关心学生的小事,成为他们的知心人。要以友善的心态给他们温暖,当然有些事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上加难,象阿拉伯数字从一到十的数字非常简单不过了。

怎样正确认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家长与学生一直都没有认识到老师是一位无私的服务者。前一段时间,班上一位女生,家庭作业总是不完成,采取各种教育措施都没有收到效果,于是与家长沟通,没有想到家长的一句话是:“老师,见到是你打的电话,我都怕了。”我说:“有这么严重吗?”家长说:“有呀!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孩子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我都天天叫,天天让她要完成作业的!”听得出,家长一直把老师当作自己的对立者放着,孩子肯定也是,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还是有的。

同时,从其他孩子口中得知,他的小儿子才一年级,成绩竟然也是二、三十分,可见家长是真真正正的不作为呀,只是见了老师说得好听一点罢了。后来,经过与孩子的聊天,从其他孩子那里了解,最关键的问题在家长。家长喜欢在孩子面前议论老师,不说老师有什么职业道德的问题,就是说着一些牢骚的话。“我是见了老师都怕死了,那老师天天说我家孩子这又不行,那又不行,这作业没做,那作业没做,我都问过了,都说做了,不知道为什么总说我孩子作业不完成,我们又没有文化,我都烦死了!”…… 这些话里充满了对老师的不满,充满了对老师的负面评价,也充满了对孩子的护短,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这些话,她女儿自然是听得很明白,并且加上,她女儿可以向家长随意要到钱,去买一些彩泥之类的玩具,然后在家里就是两姐弟一个劲地玩,作业都是没有人去监督完成的。有人说一个孩子的问题,就是一个家庭的问题,多半与学校老师有着紧张关系的孩子,背后肯定有一个难以解决的家庭问题。他们始终认识不到老师是一位无私的服务者,而这位服务者一直都站在自己的对立面上。

这才是问题的根。要想家庭教育改变,必须是家长改变对老师的认识,同时,老师也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和谐的。以前遇到一位家长,她是最懂老师,也是最懂孩子的。她说:“老师,你忙着教学工作,管理着班级挺累的。我想给班级策划一两次活动,让孩子们出去散散心,这事我来办,老师你只要负责参加就行了。

中国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到底怎样处理?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到底怎样处理?自由?放任?还是管制?针对你给出的这三个选项,我可以把选项改变一下吗?变为:爱心、耐心和信心。爱心是教育的基石。作为教师,关爱每一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才能建立起师生沟通的桥梁,老师对学生关爱得越深,教育教学效果越显著。关爱不等于溺爱,尤其班上的中等生和学困生,他们特别需要老师的关爱,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但由于人为的给他们贴上了标签,会在心里产生抵触情绪,他们认为,即使我做得再好,也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反正老师也很少关心我们。

老师的关爱,会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把学生当作自己孩子一样来对待,平等交流与沟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学生也会把老师的爱铭刻在心里,即使不能成才,但也不会变成朽木。耐心是教育的重要环节。作为老师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当学生思想情绪出现波动时,我们不能放任自流,要经常反复的与学生交心谈心,了解学生真实想法,帮助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这往往还有一个过程,我们不能因为教育过学生一次,学生变化不大,就放弃对学生的教育,老师的耐心能够感化学生,能不断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和老师有一种亲近感。

正如我们给学生讲课,在突破重难点时,我们往往会对重难点一而再再而三的讲解,直到学生搞懂为止。信心是教育的原动力。作为老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尤为重要。一个不自信的老师,很难教出自信的学生,老师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学生自信心的建立,需要老师的鼓励与肯定,让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信心的学生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样,老师要善于观察,找到学生的闪光点,不断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这样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侵犯学生的师者  如何处理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