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同行评议模式下更倾向于支持常规研究成果的发表,而不是开创性研究成果的发表。这个原因比较简单,开创性研究成果,由于具有突破性,会使得很多既有的研究成果在短时间内立即失去价值,因此很容易受到学术领域内大量利益相关者的反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这些人又具有了同行评议的权力,那么他们就会阻止此类成果在期刊上发表。

所以同行评议模式实际上是不利于开创性研究成果发表的。这也是国外很多学者对于这种选稿模式的批判所在。除了同行评议的审稿模式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导致顶级期刊很难发表具有突破性历史价值意义论文的原因在于这些期刊对于研究成果的完善性要求比较高。而很多突破性研究,在短时间内没有办法实现成果的完善化,所以相比较常规研究来说,就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优势。

纵观多年来诺贝尔奖颁发的情况,这种顶级论文最后却只能到非顶级乃至于很多不知名的期刊上发表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的关于人口红利的论文是发表在一所大学学报上的。某些学者的论文甚至于没有公开发表,只是在业内传播。有一些是会议论文。甚至于某些学者的研究成果是以报告的形式传播出来的。由此可见,目前中国大学当中普遍存在的期刊崇拜论是非常可笑的。

国内的科研工作者在《Science》《Nature》这种级别的期刊上发表文章有多难?发表了意味着什么?

国内的科研工作者在《Science》《Nature》这种级别的期刊上发表文章有多难发表了意味着什么

有一个科研工作者曾经对我说过,作为一个华人,如果你能在《Science》《Nature》这种期刊发表一篇文章,那么你可以在你所从事的细分领域在国内横着走。这句话,也许不能回答在这两个期刊上发表了文章后的意义。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先从两个角度展开——无论在中国多顶尖的研究,其论文必须首先发表在国外期刊才显得有分量,为什么?其实这个问题,是个老问题,因为想给题主提供答案,才把这个问题拿过来,旁证一下。

其原因,一个是现代科学的发展,基本发端于西方,几百年来西方科学在全球也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像《科学》、《自然》、《细胞》、《柳叶刀》等,全球有影响力的杂志期刊都在西方,而全球一流的科学家也都在西方,包括评判科学发展的评价体系也是由西方提出并打造出来的。科学是同行评价体系,如果一个顶尖的研究脱离了同行的评价体系,其成果和地位就很难在业界认可。

而中文期刊的论文或文献,因为大多数国外科学家都不懂中文,中文也不是国际通用语言,所以中文文献在全球的影响因子很小,即使把科研成果发表在国内的顶级期刊上,也很难引起全球科学评审体系的关注和影响。所以,我国科研考核模式都是以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以及获得的影响因子,作为考核指标,也是比较客观公正。一项统计研究,告诉你能不能在《Science》《Nature》发表文章一项统计研究,通过文献统计分析,得出能在国际顶级期刊杂志能发表论文的已经形成了“阶级固化:。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论文  发表  级别  预发表论文是什么意思  发表论文的级别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