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几乎成了书中敏感的字眼。在小说《爱玛》中,奥斯汀通过爱玛等几个女人的遭际,也展示了没有经济基础做保障的女性所面临的严峻的现实。而在19世纪初,奥斯汀能用如此独特的经济眼光看问题,与她的亲身体验不无关系。奥斯汀一生最大的苦恼就是经济上的拮据。她生前没有继承过任何遗产,有段时间靠兄弟的帮助才得以维持生活。

她死后留下的全部遗产只有150英镑稿费(她的大部分作品是在死后才发表的)。这种经济拮据虽然不同于下层社会饥寒交迫的绝对贫困,但对于极端聪慧、才华横溢、心比天高的奥斯汀来说,却是巨大的阴影。但尽管如此,她还是不向世俗低头,她不接受没有爱情的婚姻,她终身未嫁,并由此获得了观察社会的独特眼光。再者,奥斯汀站在女性的角度,表达了女性独特的心理体验。

在以男权为中心的传统文化中,女性始终处于被动低下的配角地位,缺乏为自己立传的主体资格,而且即便写了,也往往跳不出男权中心话语的语境,传达的不过是男性化了的女性的声音。现实常常被男性话语支配着,女性习惯于接受常识、成见和被告知的现实,很少去独立地思考自己的真实处境。而女权主义认为,在父权制度社会中,支配群体通过控制言论来控制现实,他们剥夺了妇女的发言权,使她们长期处于沉默的状态。

妇女没有自己的话语,因而也没有能力按照自己的体验重新解释这个世界。因此,女权主义作家非常重视描写妇女的亲身体验,构建女性话语,表达女性独特的心理体验,这成了女权主义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如前所述,简·奥斯汀从对人的认识,对妇女被动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分析中表达出了她对现实男权世界的独特思考,而她对《理智与情感》这一困扰人们的话题的感悟,就是她作为女性作家特有的心理体验。

在奥斯汀笔下,“理智与情感”既是一对泾渭分明的矛盾,又是一组难分难解的生活“情结”。矛盾双方观念截然不同,相处之中时时龃龉,但又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以至互相交融。在《理智与情感》中,理性的爱丽诺与多情的玛丽安思想性格迥异,但又亲密无间,相依为命。她们各按自己的择婿准则自行其是。玛丽安的为人、遭际时时牵动爱丽诺的心,甚至使她偶尔也流露出渴望放纵激情的感伤倾向;而爱丽诺的沉稳也深深影响了玛丽安,使她逐渐冷静,两人最终都有了圆满的结局。

实际上,“理性与感情”一直就是奥斯汀作品永恒的主题。关于这本书的解读,可以参看我之前的回答,这里不在赘述:《如何评价简·奥斯汀的小说《理智与情感》?》无论是《诺桑觉寺》对现实与幻想的描写,还是《傲慢与偏见》对傲慢与偏见的探讨,抑或是《爱玛》、《劝导》对生活真相与主观的误导,《曼斯菲尔德庄园》对规范守成与活跃不羁的展现,都没有脱离“理性与感情”的题旨。

当然,这些作品的故事情节发展到后来,一般都是理智取胜,理智规束了感情而走向了同一。这里,体现了奥斯汀作为女权主义作家的思想性,也流露出了古典主义重理轻智思想对她的影响。但如果说奥斯汀对不称职的班纳特太太,对愚蠢的柯林斯,对偏执的咖苔琳太太等“理性缺陷者”的讽刺表达了“多情招致悲剧过程”的观念,那么奥斯汀让l7岁的玛丽安嫁给36岁的布兰登,让单纯的安妮8年后才得到“误会”的文提渥斯,让活泼的爱玛接受“正统观念”的奈特利,让一个个机警辛辣、思维敏捷、体态活泼的情感型女主人公被迫经历坎坷,扭曲性格,则表达出了“男性话语”占主导地位的无奈现实和对理性的抨击,以及对理想爱情的深刻反思。

这一点思索,在她同时代的作家中是不多见的。总体而言,简·奥斯汀的小说,主要展现的是乡村生活场景,内容多为中产阶级或绅士人家的一些生活侧面,青年男女的感情纠葛或婚姻嫁娶,并重点刻画女人的爱,年轻人的烦恼与欢乐,男人和女人感情与理智的冲突。作品对当时中产阶级中一些人的虚荣、虚伪、肤浅、悭吝、以及人们的愚蠢和错误所带来的悲哀与懊悔进行了尖锐而不乏善意的讥讽。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开题报告  女性主义有哪些视角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