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才是一个成熟的教师”,你赞成这句话吗?

“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才是一个成熟的教师”,你赞成这句话吗

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不一定是成熟的教师,但成熟的教师一定是具有反思能力的。教育反思是教育者对自已教育内客、方法丶手段等进行检查反省实现自我教育诊断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水平的过程。教育反思是教育者基本的职业素养,是对执业不自足不自满,不断革新不断精进的体现。谦虚使人进步!在反思中不断探索不断取舍,每一次就会有新发现,每一次就会有再学习,每一次都会实现再提高。

“一个教师不懂自我反思,就很难有真正的成长”,这句话如何理解?

“一个教师不懂自我反思,就很难有真正的成长”,这句话如何理解

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教书匠的经验性教师与作为研究者的专家性教师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个普通教师能否成为优秀教师,奥妙就在于能否对自已的教育实践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师只有跳出教学看教学,跳出“魔圈″,才能不断地超越自己。唯有不满,才能创新;唯有耕耘,才有收获。

"教而不研则浅″。纵观任何一位特级教师的成长经历,没有一个是不注重教学自我反思的。一堂课下来,随手记下这节课的得失感悟;一天下来,忙里偷闲,让心灵在纸上放飞,让思想在键音中流淌,写一段教学随笔;一段时间,审视走过的足迹,就可以避免走弯路。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自我反思,使人的思想不甘于平庸;自我反思,使人的大脑变得富有智慧;自我反思,可遇不可求的灵感倏忽而至;自我反思,会使你思想而最终伟大。

一些学校检查教师备课笔记时,要求每课时都要有教学反思,你怎么看?

这种做法和要求实在是有一些教条和刻板。教师工作量之所以繁重,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样一些华而不实刻板教条的虚工作,占了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些学校之所以要求老师这样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上级部门检查时,有这样的硬性指标和要求。二是教学反思是教师教案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教学反思,则这一节教案就不完整。

三是一些学校领导教条的套用“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这一理念,认为让教师每节课后都写一篇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写教学反思是对的没有错,写教学反思是很好的促进和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让教师写教学反思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了,把教学反思狭义化的理解;错就错在了,让教师每一节课后都写一篇教学反思。

所谓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是一个系统深入的过程,并不是一节课一节课碎片化的反思。反思的过程,一般通过教育案例分析、教育叙事、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方式来提高反思的深度和广度。这样,不但能够解决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和发展。

而每一节课要求老师写一篇教学反思显然是太过教条,不遵循教育教学客观规律的。这样导致的结果是,老师只能疲于应付的去完成任务,根本就谈不上教学反思的质量。这样的教学反思,只是充了一个数量而已,大多数是大话空话和套话,根本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教学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教学的完善和进一步的提高,也同样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不断的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案和教学理念,这本身就是一种反思校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更多的是需要教师自觉自主的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学观念及其教学方式,并不一定每一节课都要写出来一个什么所谓的反思。作为学校管理者,在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进程中,更多的是要激发教师内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反思  教师  什么是教师反思  教师应该反思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