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主义和精神是打造和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关键手段,“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媒体公信力的形成也是媒体机构和个人在长期新闻报道中锻造的,它不是来自于所谓上级部门的授予,而是来自受众的心理认可。所有的靠政府发展的协会组织都像衙门,为会员服务的宗旨就变味儿。

如何建构一个卓越的社会组织?

如何建构一个卓越的社会组织

一个组织要有自己的独立理念,这个理念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不是简单就为了收点会费而服务。任何一个组织 都应该有自己的标准,因为有了服务的标准,提升了这个标准的独特性,有了一个科学严密的体系,你这个社会组织才会得到政府及社会的承认。现在许多社会组织活的特别难,原因是不作为,什么都靠国家的支持。所有的靠政府发展的协会组织都像衙门,为会员服务的宗旨就变味儿。

协会、研究会等社会组织必须自发的出现,自行管理,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责任。不要等靠政府如何支持,政府有政策支持就足够了。还要什么自行车?要发挥作用,社会组织的服务 宗旨到底是什么?你能给会员单位到底带来什么?知名度 ?名誉度?上升的空间,让会员单位从中获得真正意义的力量这才是真的。一个标准化管理的 体系才是真正的开始,细节上的服务,才是真才实学 。

从新闻专业角度来看,媒体如何增强品牌的公信力?

谢邀。这个话题很重要,当我们不断强调要增强媒体品牌影响力的同时,也侧面反应出如今媒体品牌力和公信力式微,需要引起业界人士的足够重视,并思考相应的解决方案。新闻专业主义和精神是打造和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关键手段,“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媒体公信力的形成也是媒体机构和个人在长期新闻报道中锻造的,它不是来自于所谓上级部门的授予,而是来自受众的心理认可。

下面从媒体机构和个人(新媒体、自媒体)两个方面来谈:对媒体机构来讲,严谨的内容生产的流程机制是其传统优势,而新闻专业精神就沉淀其中,通过记者 编辑的流程、经营权与编辑权的分离实现防火墙般的隔离,纯粹的“两条腿走路”方针,更能增强受众对报道的客观立场的认可,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客观公正的阅读印象。另外,记者队伍作为一线人才,致力于从“现场”发现新闻,感知新闻的真实与厚重,并基于客观事实的记录,树立起公信力的第一形象。

二是编辑团队的价值传承,以及对价值的坚守,底线思维。在记者信息采集信息基础上,强调对基本事实的确认,进行编辑上的把关。总之,基于分工与合作的运作机制与记者编辑对职业的操守,很好的保障了公信力底座。但如果在新媒体时代放松警惕,一味地市场化导向,势必会造成机构媒体公信力的丧失。——————————从个人(新媒体、自媒体)来看,笔者始终认为,品牌化、专业化及IP化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虽然为个人类媒体,但也要有责任意识,与受众建立起基于信任的纽带关系,只有强公信力,才能将IP进行商业化变化,从而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文章TAG:怎样增强公益慈善公信力  如何增强公共组织的公信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