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一书的表层展示的是虚幻浪漫静谧的万般世相,而其深处却一度奔突、冲撞着由生命的热爱、执着与死亡的敬畏、疑惑的巨大张力支撑起的深沉悲痛的宇宙意识,这种对人类生存根本性问题的追问才是小说最具魅力的部分。主人公唐敖被降为秀才后随林之洋游历三十多个国家,每个国度都独具特色,深刻照应社会现状和迥异人性。

如“两面国”的人天生两面脸,对着人一张脸,背着人又是一张脸。即使对着人的那张脸也是变化无常,对“儒巾绸衫”者,便“和颜悦色,满面谦恭光景”,对破旧衣衫者,冷冷淡淡,话无半句。一旦人们揭开他的浩然巾,就露出一副狰狞的本相;“无肠国”里富翁刻薄,用粪做饭供应奴仆;“穿胸国”的人心又歪又恶;“翼民国”的人头长五尺,都因好听奉承而致;“结胸国”的人胸前高出一块,只缘好吃懒做;“犬封国”的人长着狗头;“豕喙国”的人长着一张猪嘴。

笔者认为全书精彩之处还有不少数学趣题:“一盘鲜果,按人分,每人七个多一个,每人八个少十六个,诸位能算几人分几果么?”阶梯教室的大屏幕上出现这样一道趣味数学题,瞬时点燃在场七年级学生的竞猜热情,纷纷跃跃欲试。若你以为这是一次精彩纷呈的理科活动,便是错了,且往下看。你能想象“三寸宽,五寸长”煮熟后一尺多长的大米------木禾吗?神奇的“铺地锦”数学趣题,“铺地锦”是一种计算两数乘积的方法。

据说,这种方法最早出现在印度古代数学家婆什伽罗的《丽罗娃提》一书中。公元12世纪以后,广泛流传于阿拉伯人聚居的地区。其后又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并很快在欧洲流行。15世纪中叶,意大利数学家帕乔利在《算术、几何及比例性质摘要》一书中曾介绍过这种方法,当时叫做“格子乘法”。该书第七十九回里就有一段求圆周长的题目。

一位名叫青钿的姑娘请教女才子“持筹女”米兰芬,圆桌的周长应该怎样计算,后者就向身边的女伴,宗伯府的小姐卞宝云要过一把尺来,量出圆桌的直径之后进行了计算,所用的圆周率微3.14,计算办法就用了“铺地锦”。闺臣道:“适因算法偶然想起家父当日曾在智佳访问筹算,据说有一位姓米的精于筹算,又善笔算,久已带著女儿来到天朝,自然就是兰芬姐姐。

可惜这一向匆忙,也未细细请教。”米兰芬道:“家父向在家乡,筹算、笔算,俱推独步;妹子自幼也曾习学,却不甚精。将来无事,大家谈谈,倒可解闷。”青钿道:“昨日那里知道却埋没这一位名公,真是瞎闹!”因指面前圆桌道:  “请教姐姐:这桌周围几尺?”兰芬同宝云要了一管尺,将对过一量,三尺二寸。取笔画了一个“铺地锦”:兰芬道:“此用圆内容方算,每边二尺二寸六分。

 8/9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告诉你《镜花缘》背后的故事  镜花缘论文题目如何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