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写旧历春节初三、四的夜空:“同天鹅绒似的又蓝又紫的天空里,洒满了一天星斗。半痕新月,斜挂在西天角上,却似仙女的蛾眉,未加翠黛的样子。”在这绚丽的夜景里,以又蓝又紫的天空做帷幕,满天星斗和半弯新月好似这帷幕上的图案,这里蓝、紫、白诸色相间,真是五彩缤纷,各放光芒。这样的夜景令人神往。《沉沦》的音乐美,是指语言明快有力,节奏感强,句式齐整,如这一段:“在生活竞争不十分强烈,逍遥自在,同中古时代一样的时候;在风气纯良,不与市井小人同处,清闲淡雅的地方,过日子正如做梦一样。

”这样的语言在流畅中不显呆板,在自然中不失整饬,富于韵律和舒缓的节奏。这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同他暂时陶醉于大自然而悠闲忘返、逍遥自在的心情相吻合。这样的例子在小说中比比皆是,几乎信手可得。02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沉沦》里的景物描写,不但多而且相当出色,堪称为一幅幅山水画,一张张风景图。它们密切地配合着主人公感情的激荡,造成了一种种氛围,深化了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加重了浪漫主义的主观抒情,使情与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

主人公总是在不同的景物背景中,抒发不同的情感。自然景物在主人公的眼里已不是无知觉的静止的存在物,而是有了灵性的东西。他把景物当作自己寄寓感情的所在,景物随着主人公感情的变化而变化,景物简直成了主人公感情的折射。《沉沦》的写景,常和感情的抒发交替进行,这样就使景物有了深度,而不显得单薄。使感情更复杂,不趋向单一。

也使景物千变万化,五彩缤纷。远景、近景都能放得开,收得拢,好比电影中推、拉镜头的移动。而景物的位置移动,莫不是感情在起作用。可以说景体现了情,情又深化了景。比如在第一部分中,主人公在开学后不久,因为觉得太抑郁孤冷,就出外散步。手捧华兹华斯的诗集,缓步独吟。这时他心中的苦闷随着令人陶醉的自然景色而退居次要地位。

他感到大自然是那样的使人心旷神怡,可亲可敬:“晴天一碧,万里无云,终古常新的皎日,依旧在她的轨道上,一程一程的在那里行走。从南方吹来的微风,同醒酒的琼浆一般,带着一种香气,一阵阵的拂上面来。”本来这种平和的景象,很能慰藉他那受伤的心灵,但不料在这万籁俱寂的景物中,也有使他伤感之处。因为他:“看见了一丛杂树,几处人家,同鱼鳞似的屋瓦上,有一层薄薄的蜃气楼,同轻纱似的,在那里飘荡。

”因此触景生情,不由得产生了迷惘感伤的心情。“蜃气楼”似的云雾,是使他感情发生突变的媒介物,这很容易使他联想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正同“蜃楼”一样,虚无飘渺,可望不可及吗?接着他又寻顾周围,小草的颤动又打破了他刚才的梦境。一阵带着紫罗兰气息的和风,又把他吹醒到了这眼前的美景之中。他觉得:“在这清和的早秋的世界里,在这澄清透明的以太Ether中,他的身体觉得同陶醉似的酥软起来,他好象是睡在慈母怀里的样子,他好象是梦到了桃花源里的样子,他好象是在南欧的海岸,躺在情人膝上,在那里贪午睡的样子。

 6/7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郁达夫  小说  浅论  结构特征  结构  浅论郁达夫小说的结构特征  郁达夫小说结构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