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反败为胜的战役?

历史上有哪些反败为胜的事例

谢邀我觉得有必要先说明一下,以少胜多和反败为胜不能混为一谈,大家所津津乐道的赤壁之战,巨鹿之战都算不上反败为胜,只能说是以少胜多。毕竟这两场战役都是完胜,孙刘联军和诸侯联军并没有先遭受失败。这里就介绍两场场经典的反败为胜的战役。第一场战役是东晋收复蜀地之战,当时主将桓温亲自率领一万精兵轻军速进,直攻蜀地成都,朝臣们都认为桓温兵力过少,又深入险要偏远的蜀地,此战必败无疑。

在桓温进入蜀地后,由于蜀地将领防御战略失误,桓温大军一路上势如破竹,直逼至成都城下。成汉国主李势立刻下令集结成汉国内所有兵力,准备彻底消灭桓温。这一战成汉军队在占有绝对优势,不仅人数远远多于桓温军队,而且由于关乎成汉存亡,全军士气高涨。大战刚起,桓温军队就陷入包围之中,虽然全军殊死拼杀,但由于敌众我寡,成汉军队很快就占据了上风,桓温手下的多名大将纷纷战死。

乱箭甚至已经射死了保护桓温随从护卫,眼看失败已成定局,桓温万般无奈,不得不下令鸣金退兵。后退突围。可万万没想到的是,“鼓吏误鸣进鼓”。负责传令的将士一时疏忽,误解了上级将领发下来的命令,竟认为桓温是要击鼓进军,破釜沉舟,于是击鼓士兵敲响了进攻的鼓声,响亮全军。桓温全军将士听到击鼓进军,以为是前方打了胜仗,士气大振。

桓温乘势发力,带领全军发起了总进攻。而这时成汉军队见桓温大军猛攻过来,以为前方军队大败。不攻自乱,全军崩溃。结果桓温军队大胜攻入成都。随后,成汉皇帝李势向东晋投降,建立四十多年的成汉李势政权宣告灭亡。第二场战役是白河沟之战1400年四月,南军大将军李景隆率六十万大军,号称百万,进抵白沟河,准备抄了燕王朱棣的老巢。

朱棣闻讯,集结麾下全部人马共计十万人迎战。二十四日,北军自苏家桥循河而进,却遭到南军平安所部万余人伏击,平安及瞿能父子督师奋战,所向披靡。北军死伤惨重,朱棣不得不率军撤退休整。次日,朱棣复率军渡河求战,平安所部再次出击,击败北军后军将领房宽部,降将陈亨中伤而逃。朱棣发动奇袭,率领数千精锐冒着炮石弓矢突入南军战阵,杀伤了大量南军士卒,奈何军事蠢材李景隆突然开窍,效仿朱棣的战法,带领中军绕出北军背后实施前后夹击。

北军一下子陷入极其不利的境地,整个局势摇摇欲坠。连朱棣都不得不拼死作战:“王三易马,矢尽挥剑,剑折走登堤,佯引鞭若招后继者”,还差点被瞿能生擒。北军苦战到傍晚,眼见就要崩溃,奇迹出现了。“会旋风起,折景隆旗,”中军帅旗莫名折断,南军全军人心惶惶。朱棣遂乘机以精骑突出绕其后乘风纵火,挥师猛攻,大败南军。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反败为胜  诗句  关于反败为胜的诗句  反败为胜的诗句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