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突然发生的一件事让刘焉改变了主意。当时的著名经学家及谶纬家董扶对刘焉说:“我夜观天象,发现益州地区有天子之气。”刘焉一听,就动心了,也暴露了他的野心,马上改变主意去益州,自己去寻找所谓的天子之气。于是刘焉马上向汉灵帝提出自己主动去益州,汉灵帝以为刘焉是主动为自己分忧,去治理动乱不堪的益州,于是马上同意了。

同时,汉灵帝还任命了另外两名州牧:宗室刘虞担任幽州牧、重臣黄琬担任豫州牧。这三人是第一批州牧。这三人除了黄琬很快就被朝廷又召回之外,刘焉和刘虞后来都成了各自地区的“土皇帝”,也成为了后人效仿的“榜样”。刘焉一到益州,首先收容了各地进入益州的流民,组建了私人武装“东州兵”,随后又派下属张鲁严格控制了外地进入益州的要害通道,甚至把朝廷派往益州的官员都杀掉,谎称是农民起义军干的事,说自己无法继续向朝廷仅供了。

实际上相当于告诉朝廷:明面上我还承认你是皇帝,但是你管不了我了,我也不听你的了,益州就是我刘焉的私人领地,咱们河水不犯井水。有了刘焉这个益州牧的所作所为在前,天下其他地方的州牧纷纷效仿,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再加上朝廷越来越弱,州牧们越来越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天下已经形成分崩离析之势。后来的曹操、袁绍、袁术、刘备等等一众枭雄,都曾经担任过州牧这一职位,可以说,“废史立牧”加速了东汉政权的灭亡,汉灵帝是险招不成,反而误了国家命运。

古代州级主官为啥叫刺史这个怪怪的名字?

“刺史”古代官职名称。秦朝时就有皇帝派遣御史监察各州,到了西汉时,承秦制,有丞相派官员监察天下各州郡。到汉武帝时,他派官员行刺于各州(天下十三州),监督调查各地官员。“刺”指的是监督,监察,质问;“史”指官员,御史的意思。开始时“刺史”相当于监察部直属官员,专门监督各地方官员及其工作。到东汉,刺史变成了州牧,下放成了地方官员,权利扩大了不少。

刺史、州牧、太守,如何区别他们官职的大小?

这个问题没有给出朝代,汉唐都有刺史,到了宋朝就变成虚职了,何谈大小?因此,朝代限定在汉唐,州牧一出现,我们就知道这应该问的是三国时代,因为刘备当徐州牧的时候曾经投奔过郭德纲老师扮演的曹操,这个问题可能就定位为三国时代了吧!州牧其实是封疆大吏,相当于大清朝的巡抚或总督,东汉末全国分13个州,州下设郡,郡下设县,当时的州其实就是现代的省,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相当于现在的啥职务也就不用说了,权力是非常大的,州里的一切,他都在理论上掌管。

 6/7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州牧  刺史  要设  刘焉  有刺史为什么要设州牧  为什么说刘焉将刺史改州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