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后来,为了要去给林徽因在京作学术演讲献花,半途飞机失事身亡。在这里,我们要把握徐志摩短暂的一生,他向往的是欧美式的政治和伦理价值观、艺术观。尤其是剑桥的两年生活,他感到特别的康宁温馨一一人译剑桥,他译作康桥!在这里,有他的英国梦、康桥恋;在这里,形成他独特的人生理想一一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与信仰一一凝结成一个理想的人生形式一一能与一个心灵美、气质美的佳人自由结合。

《再别康桥》的画风、基调一一以漂逸潇洒的外表,掩盖一种淡淡的、无可奈何的伤感。全诗以康河为中心营造意境一一精挑美丽、温馨的意象,织成浪漫唯美的意境;这意境蕴藏着他的英国梦、康桥恋一一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清泉是天上虹,沉淀着我彩虹般的梦。寻梦? 撑一只长篙,向深草更深处漫溯一一满载一船星辉,在此高潮处本应放歌!一一但,我不能放歌一一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连夏虫也懂我心一一康河再美,也是母校的;我真正的初恋就让它沉淀在这清泉里吧。于是,我轻轻的来一一不打拢母校的美;我悄悄的走一一不带走一片云彩,因为“宁馨儿”带回老中国会死掉的。我发现,黄磊在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把《再别康桥》朗诵得太柔美、太喜洋洋、太没有一点感情波澜啦。周涛、董卿、朱迅、濮存昕、康辉们,若敢笑黄磊学生腔,那也是五十步笑百步。

王菲唱的该电视剧主题歌《再别康桥》,又唱得太颤音、太伤感了,尤其是结尾一一以重音处理,错矣。人家徐志摩是悄悄的走,你高八度强调“不带走一片云彩"干嘛?朗诵家徐涛,大胆改革,把《再别康桥》朗读成电影对白似的,原诗歌“歌"的音乐美韵全无矣。窃以为,《再别康桥》的朗诵或歌唱,开头至中间,可以视为肖邦式的小夜曲,特别要注意大部分是三个节拍: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朗诵到以下,诗情起变化了,朗诵者也要读出感情变化: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深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高潮处,高音)(以下转折,声音最好有点颤音,甚至哽咽)但~~~~/我不能/放~~歌(最低音)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次低音)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轻声,舒缓,留空)徐志摩在他的《猛虎集》序文中说:“诗人也是一种痴情鸟,他把他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

如何理解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第二段描写的绘画美?

谢悟空邀请。徐志摩(1897一1931),是五四以来最受欢迎的新诗诗人,没有之一。《再别康桥》一经发表,立即引起轰动,徐志摩也籍此成了新月派诗人领军人物。新月派诗作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其创作理念。即主张‘’音乐美、画面美、建筑美‘’,《再别康桥》便是这一主张完美结合的典范。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几个轻轻的连绵迭宕,构成了欢快柔美轻松的节奏,二四押韵的韵脚,更让人咀嚼回味。招手作别、西天云彩,一幅动感画面扑面而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为何是‘’金柳‘’?以前多的是碧柳、翠柳,诗人别开生面,让夕阳金色阳光染红河畔柳树,赋于她新娘般美丽,让人耳目一新,更增添了画面神秘的美感。

而‘’柳‘’、‘’留‘’,则给‘’再别‘’一个更依恋不舍而传统的诠释。跟上段一样,我们又看到了不一样的画面:河畔柳是静的,波光里的艳影则是动的,荡漾的心头更充满对美好情感的流露,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完美统一。《再别康桥》的成功,主要在于其仍据有传统诗歌的音韵美感和情感碰撞,也得益于引进了西方建筑结构美感理念,既满足了传统欣赏口味,又挑起了对西方世界的向往。

《再别康桥》让世人认识了徐志摩,他却因陆小曼为情而死。值吗?

《再别康桥》徐志摩原文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边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清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再别康桥》是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徐志摩要在北京定居,陆小曼死活不去,奢侈的消费迫使徐志摩到处讲课,来回奔波。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再别康桥  徐志摩  第二节  新娘  理解  再别康桥新娘怎么理解  徐志摩《再别康桥》第二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