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这样,三天加三十三天再加一天,是三十七天,从四月二十六日向前推三十七天,结论是,宝玉中魇魔法的那天正好是三月十九日,而这就是从第二十三回黛玉葬花、宝黛共读西厢,至第二十七回黛玉埋香冢、写《葬花吟》,这五个章回所隐藏故事的重点:对崇祯帝在煤山自缢,大一统的明朝灭亡进行悼念和祭奠!并且,我们还可以把书中的两个节点描写,与历史作一个对应:宝黛共读西厢那天,是“正当三月中浣”的三月十一日。

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这一天,李自成的起义军渡过黄河后,占领了宣府。书中把第五天写得蹊跷而模糊,宝玉脸被烫伤,那是三月十五日,起义军占领了顺天府(北京)北边的居庸关,兵临城下。而在宝黛共读西厢后,黛玉听到了《牡丹亭》的戏文:“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此时黛玉心中所感是:“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所谓的“好文章”,是隐言那些戏文,在此书中“另有文章”;所谓的“趣味”是令黛玉落泪的“趣味”:前两句中的“姹紫嫣红”实是隐喻朱明王朝,意即原来的朱明江山,在满清的铁蹄下已经成为断井颓垣;后两句上句的“良辰美景”实为“伤怀日,寂寥时”,对应的是《红楼梦引子》中的“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下句的“谁家院”,让人想到的是骆宾王“讨武曌撽文”中“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意即那些“赏心乐事”如今只属于夺取天下的满清。

接下“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引申出的是:怎教这大明江山,一去不还。因此上“你在幽闺自怜”,你只能躲在幽寂的角落独自伤悲。“水流花谢两无情”,一切变为过去是那样无情。“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南唐后主当年的悲叹,如同《西厢记》中的“花落流红,闲愁万种”一样令人感同身受,怎不使黛玉“站立不住”,“眼中落泪”?这一切,也正是第二十七回,黛玉埋香冢,写《葬花吟》的真实感情体现。

在第二十六回,宝玉被骗到薛蟠那里聚会时,薛蟠言说:“只因明儿五月初三日,是我的生日。”这句话暗指的是,崇祯帝自缢四十四天的两个结果:一是1644年农历五月初三,多尔衮带领清军进入了北京;二是,薛蟠把“唐寅”误说成“庚黄“,乃是暗隐1644年五月初三清晨庚寅之时,朱由崧开始举行仪式,宣布监国,随后建立了南明弘光政权。

黛玉静心听戏《西厢记》,她主要听到了什么词?这是少女的春心萌动吗?

宝玉引用〈西廂记〉一句,我是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城倾国貎,撩拨了黛玉的思春之心。同时又感到羞愧,觉得宝玉欺负他,要告诉舅舅去。后来又因为触景生情,桃瓣似雨,随风落红成阵。本是个客观规律的事,却引起了黛玉多愁善感,回想身世,父母无在,孤孤单单,寄人篱下。宝玉虽和自己两小无猜,情投意合,婚姻不由己作主。

 6/6   首页 上一页 4 5 6 下一页

文章TAG:西厢记  突破  王实甫  思想  西厢记有什么突破  论王实甫《西厢记》的思想突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