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正确看待“投稿关系户”。老一辈人对报纸莫名依赖,莫名信任,哪怕觉得质量不行,也要坚持订阅,所以“纸媒关系户”能大行其道。但新媒体时代,年轻人看你不爽,直接取关。一旦大范围取关,账号可能就要完蛋了。所以纯靠关系的“新媒体关系户”,基本是不存在的,亲爹也不愿意拿命给你玩。所以,“关系户”往往是编辑眼中最顺手的作者,这背后折射的是能力,而不仅仅是关系。

4,文字难以变现,但流量可以。如你所见,多数作家如果单靠版税,根本赚不了几个钱。但我认识一位知名情感作家(他本人不让我提名字),他的变现方式,是组织自己的情感铁粉相亲,然后收取对应的费用。这一项的收益,每年是7位数,比版税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这和自媒体账号投广告一样,都属于是“流量变现”,而不是纯粹的“文字变现”。

5,经济萧条期的流量变现方式。在经济火热的时期,所有的老板都脑子发热,只要数据好看,花钱就连眼睛都不眨一下。但在萧条期,钱就变得值钱了。实际出货的数量,要远远高于虚幻的数字。所以,能鼓动粉丝买货的人,往往可以拿到较高的分成,这是萧条期的流量变现方式。6,看准平台的土壤,开出适宜的花朵。微博轻松娱乐,所以我一般只发轻金句,轻段子。

今日头条给钱最实在,所以我会发出更多干货内容。如果在那边关注我,你就会发现,我在那边每天都有干货分享,已经坚持了大半年。公众号一般只用来分发。小红书比较欢迎“轻知识”。所以我只在这里发最简单,最好理解的知识,深度一点的都不敢写。像知乎这种贫瘠的平台,连分发都免了。知乎唯一的作用,就是用来暴力摸虾解闷,此外干啥啥不行。

7,图书专栏并非弃子。我曾经多次写过,听书稿、拆书稿这类东西,早就已经走了下坡路,其资源已经接近枯竭。你看,这世界就是如此无常。很多人还不知道它是什么,它就已经快要消失了。但另一方面,接近枯竭不代表彻底枯竭。只要争取争取,机会还是有的。而且写这类稿子,可以倒逼我们深入读书,从而获取更多的写作素材。8,一切技能,都是用进废退,包括写作。

如果真的入了写作坑,那无论如何,都不要断更。哪怕每天只写个100-200字,那也算是完成了训练。想要熟练要坚持半年,想要生疏只需要几天,毁灭永远比建设来得容易。我曾经为了做短视频,图文停更了半个月,最后花了很久,才重新适应了写文的节奏。技能皆是用进废退,绝无例外。9,只要有机会,一定要出书!因为事情太过繁杂,我错过了好几次出书的机会。

在这方面,我是妥妥的反面教材。一定别学我!出书是建立个人品牌的绝佳方式。当有人质疑你的水准时,你随时可以掏出自己的作品,来把他们的嘴堵住。我曾经给自己社群的伙伴,对接了出书的渠道,最后的结果很耐人寻味。200 人参加培训,80人交了作业(练习排版的作业),11人通过选题,最后3人写完了书。你看看,机会就算摆在眼前,也被人们大把抛弃掉。

成功的路上,其实一点都不拥挤。10,做起来。想靠文字变现,光提问,一味等靠要是最不可取的。行动力强的人,看完我这个回答,一定会自己下载个今日头条,然后找到我的主页,把我近半年的内容看一遍。然后自己建设自己的头条号,适应后台各项功能,这里摸摸,那里动动,然后便开始坚持输出。行动才是赚钱的大前提,其余一切都没什么意义。

月薪四千攒钱买十几万的器材,拍得好却从不投稿赚钱。你见过这样的摄影人嘛?你怎么看?

如果是一个月薪4000元,并且只有这一个经济来源的人,一个月能存2500就不错了。要买十几万的器材估计得攒5年左右,而且这期间还不能有任何意外。说实话这个真不太现实。而且器材的维护也是要花钱的。我想这个问题本身和月薪多少没关系。他家里一定有矿,要不就是名下有几套房子,或者是个拆迁户,总之他不是一个靠4000元月薪过活的人。

至于不投稿、不参赛也没啥奇怪的,毕竟是个爱好,不是职业。自己玩的开心就好,不是说非得要靠摄影来出名、去赚钱。我就有一个类似的亲戚,去年退休了,退休工资好像就4000多。经常开着他那辆破吉普车到处去拍东西,而且他们两口子都喜欢摄影,经常是一起出游。他的设备估计20万左右吧,也几乎不参赛,文中配图就是他的作品,名字叫“北京土猫”。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投稿  期刊  实践  核心  理论  价格理论与实践怎么投稿  南大核心期刊投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