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清丈田地《中国通史》载:明中叶以来…赋役不均是个严重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张居正提出在全国清丈田地…即清查出了一部分豪强地主隐瞒的田地,有利于抑制地主逃税现象,改变赋税不均状况。(5)推行“一鞭法”《中国通史》载:一鞭法是整顿赋役的最重要的措施,主要是解决“役”的征收问题。一鞭法具有进步意义,《中国通史》载:第一,将力役部分地摊人田赋,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

第二,把力役改为折银,这就使农民摆脱了一部分封建国家的劳役束缚,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驰。第三,赋役一概征银,这就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又反转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二)宦海风云(1)张居正之改革也并非一帆风顺,他遭到了保守权贵们的嫉恨和激烈反对,为了确保新政的稳步实施,他不畏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使得改革实施十年之久。

《中国通史》载:由于他的坚定决心和坚强的意志,使改革得以贯彻执行,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得到后来史学家的高度评价。“海内肃清,边境安全”,说万历年初,太仓的集粟可支用十年,国库的钱财多达四百余万,“一时治绩炳然”。在张居正去世后,反对派对新政进行了猖狂的反攻,导致改革以失败而告终。(2)张居正经过多年的官场历练及恩师徐阶的影响,他学会了隐忍求全。

《明史卷•张居正列传》载:居正为人欣面秀眉目,须发至腹。敢于任事,豪杰自许。然深沉有城府,莫能澈也。在严嵩与徐阶的政治角逐以及严嵩罢相后徐阶与高拱的权力争斗中,能够左右逢源,在内斗不断、相互倾扎的内阁中,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展现了其为人处事之精明以及极高的政治韬略。后经徐阶推荐,张居正被安排任裕王府讲官,裕王朱载屋即为后来的隆庆皇帝。

这一切都为张居正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使其政治声望逐步提高,为而后一路升迁打下了基础。隆庆元年(1567年),穆宗继位,他看中了曾为自己讲学的张居正而加以提拔,张居正自此进入了大明王朝的政治中心。隆庆六年(1572年),隆庆病故,太子朱诩钧即位,改元“万历"。张居正伙同内监冯保排挤走高拱,张居正得以升为内阁首辅,开始了其政治生涯中最辉煌的十年。

神宗即位时年仅十岁,于是国家军政大事基本都由张居正裁决。神宗的生母李太后希望张居正能把朱诩钧培养成一个好皇帝,并能替神宗处理好国事,直到皇帝亲政。如此张居正既是内阁首辅又是皇帝老师。从隆庆六年(1572年),到万历十年(1582年),这十年期间,张居正身为帝师,他精心安排神宗的培养教育,亲自编写教材,即考究历代帝王事迹《帝鉴图说》;身为首辅,他竭尽全力辅佐皇帝处理国家政务,使得朝政焕然一新,人称张江陵为救时良相。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古诗词  辐辏  商贾  一首  商贾辐辏怎么读  一天一首古诗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