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就明确了访谈的对象,和访谈的框架和内容。2、建立访谈组织。谁来做的问题。如果是调查离职率,人资部门是主导,主要的访谈人,还需要哪些部门和人员支持,一起列入组织内,方便得到配合支持。3、制定访谈计划。访谈计划要根据企业业务计划,不能影响到员工的日常生产和工作。选择相应范围和由代表性的人员作为访谈对象,准备访谈场所和设备材料等。

4、访谈的联系和实施。计划制定好之后,要进行正式的通知,让参与人员自己和部门上级领导都明确此事,并给予支持。然后就按计划做好工作协调和实际的谈话。5、访谈记录和信息整理。做好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关键是正式的访谈都要有现场的记录,并经过访谈人和被访谈人签订认可。访谈记录是访谈的初步成果,需要及时的收集整理,统一管理。

如何做好人物采访?

员工访谈怎么写

【传媒专访类话题】谢邀。我在《兰颂手记——中国报纸文艺副刊简明论稿》(新华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一书中有一篇《专访生熟论》。开始就说:专访通常是指专门访问一个人后写出的文章,是媒体新闻或文艺“打快拳”的“硬头货”。专访应该集中特写和速写的优势,讲究特色和速度,即,美的文笔,强的时效。现在好的专访不多,并非风云人物少了,而很多情况是笔者对于应该集中在专访里的特写和速写的优势,理解、掌握、运用、发挥的大为不够。

要写谁就该访问谁,访问谁就该熟悉谁,这是完成一篇专访的先决条件,而一篇专访能否写好的关键也正在这里。生疏,写起来困难;熟悉,写起来容易。这是一般情况的一般认为。按此逻辑推理,写专访的人,要事先了解到被访问者的许多材料,待双方唔面时,所谈的话,几乎全是贴近主题的了;访问者与被访问者难分主客关系,问比答更为要紧。

然而,一般情况的一般认为,在具体条件下,又会使问题走向反面。也就是说,生疏,写起来容易,熟悉,写起来困难,如同逆反心理作祟一样的怪。访问者同被访问者生疏,尽管事先对其背景一知半解,真见了面,交谈融洽,百闻不如一见的道理占据上风,访问者的主观认识加之被访问者的客观陈述,第一眼印象和第一手材料,则成为一篇专访的全部素材,写起来毫无思想阻碍与负担,倒是开门见山又干脆利落的。

反之,访问者同被访问者生熟悉,虽谈不上推心置腹,却或许能朝夕相会,熟视无睹、乱麻缠身了,功过是非、脾气秉性也甚为了解,严肃不起来就不好拔高认识,这可如何下笔、从何说起呢?生也好,生也不好,熟也好,熟也不好。一篇专访能否写好就是这样有趣。因此,要写好一篇专门访问一个人的文章,访问者对被访问者必须做到——生疏的,真正熟悉起来;熟悉的,索性生疏起来。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预判  访谈  虚拟  节目  十大  2022虚拟人物趋势十大预判  访谈节目分析怎么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