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肃顺的死是晚清史上的一大损失,否则可以改变后面割土赔款的局面,是不是呢?

反穿老羊皮袄,牵着一只黑狗到处蹭吃蹭喝的“胡同串子”,最终逆袭为咸丰皇帝的托孤重臣。有这样“励志”经历的肃顺,却在他活着的时候,就看到了清廷面积最大的一次割土条约的签订,虽然这事不是他做的。肃顺出身高贵,但社会阅历丰富,曾说自己就是个无赖!肃顺的祖上挺厉害,是努尔哈赤的侄子,济尔哈朗。传到他这里,是第七代,不过,肃顺没捞着继承郑亲王的爵位。

排行老六的他只混了一个三等辅国将军的称号,这在遍地宗亲的北京城,实在是太不起眼了。所以,成年之后的肃顺,搬出了郑亲王府,这日子,就过得挺穷的。反穿一件老羊皮袄,牵着一只黑狗,天天走街串巷,仗着自己宗室的身份,蹭吃蹭喝。有人问他,肃老六啊,你认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啊?肃顺说,我就是个无赖!那人挺奇怪,就追问他,难道你觉得无赖很光荣?肃顺的回答也很经典,无赖就是无赖,无所谓光荣不光荣!《清史稿》是这样评价他这段经历的:习知京师五城诸坊利弊用大白话说,就是北京城里里外外那点事,肃顺全知道里头的弯弯绕!往好听里说,熟知民情吏情;往难听里说就是个“胡同串子”!当然,这段经历,没让肃顺成了只会啃铁杆庄稼的破落八旗子弟,反而一步一个脚印的从散秩大臣做到了镶黄旗蒙古副都统。

并且,咸丰皇帝让大臣们纳捐钱粮打太平军的时候,每次肃顺都特别积极,每次都几乎拿出倾家荡产的架势来纳捐。所以,在咸丰皇帝那里,肃顺留下了一个基础的好印象,这也为他的哥哥郑亲王端华能够在咸丰帝那里举荐他,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整体来说,他年轻时候的经历,对他的影响还是正向的,可以归结为一句“社会阅历丰富”,这在闲散宗室中,算是比较出挑的一位。

咸丰四年,在载垣和端华的推荐下,肃顺终于被咸丰看中,强势登场。咸丰挺不喜欢两位铁帽子王,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的。说实在的,咸丰继位之后,因为他那个精明干练的亲弟弟鬼子六,恭亲王奕䜣的原因,对宗室近支的人都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所以,当两位铁帽子王一会儿满语,一会儿汉语的啃啃哧哧老半天说不明白一件事的时候,咸丰就更不耐烦了。

费了老半天劲儿,咸丰终于明白了,端华这是举贤不避亲,推荐自己弟弟肃顺,但是又觉得不好意思,所以才拉上了关系不错载垣。前面咱说了,咸丰对肃顺印象还不错,但是,也得好好了解一下才行。这一了解,整个一个两极分化!有人说肃顺那就是个顶尖的人才,能做大事!也有人说了,这人,就是个无赖,他自己说的!但是大家普遍认为,这个人,有才干,而且不讲情面,不怕得罪人!对他的才干,说的也很具体。

 5/7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滋生腐败  腐蚀剂  政风  党风  收受  是滋生腐败的催化剂  收受什么是党风政风的腐蚀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