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旗人混蛋多!满人糊涂不通,不能为国家出力,惟知要钱而!”肃顺是个跋扈的人,但是他的跋扈大多数时间只针对旗人。见了旗人,他就傲慢无礼。见了汉臣,他反倒是一副谦躬下士的样子。甚至于,肃顺只收满人的“贿赂”而不收汉臣的贿赂。他的逻辑就是,反正在旗人那里自己的名声已经坏透了,干脆就不要名声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从政经历,让他看透了旗人的衰落不堪。

既然开元,节流,都受挫。他对大清已经坚持了200多年的“重满抑汉”的祖制开了刀!积极地向咸丰帝进言,认为要重用汉臣,才能挽救大清的颓势。他还积极的向咸丰帝推荐了左宗棠,曾国藩,胡林翼,郭松焘等汉臣。这些汉臣都是平定太平天国之乱,以及未来同光中兴的重臣。从这点说,肃顺为了给腐朽的清王朝“续命”确实有他独到的贡献。

尤其是他保护左宗棠的那一番举措,更是显示了他的手段。可以说,没有他,左宗棠连命都保不住了。当时左宗棠给湖南巡抚骆秉章当幕僚,非常受骆秉章器重。所有湖南的大小官员向骆秉章汇报工作,骆秉章都会问一句:季高先生云何?季高是左宗棠的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左宗棠怎么看待这件事?都说了些什么?让我们不禁想起那句著名的:“元芳你怎么看?”元芳你怎么看是影视剧编的,季高先生云何可是记载于《清史稿》的。

左宗棠也确实给骆秉章出了大力,练兵,筹饷,都办的妥当。湖南的大小官员跟风,见了左宗棠都要下跪请示的。左宗棠也习惯了,结果,就因为湖南永州镇的总兵樊燮(音:谢)没向他下跪,左宗棠一怒之下,一纸公文,就把樊燮革职了!樊燮心说你一个幕僚,竟然敢革我的职!我找地方告你去!樊燮樊大总兵知道在骆秉章这里是没办法的。

于是,他就找到了湖广总督官文。官文是个满臣,而且总督本身就是管军事的。按说该驳了左宗棠的意见就完事了。但是,官文是个谨慎到无所作为的这么一个人。他在湖广总督任上,主要的工作就是监视湘军。别的啥事都不敢干预。所以,他就一纸奏章报告给了咸丰皇帝。咸丰皇帝根本就不认识左宗棠这个人,看到小小一个幕僚竟然嚣张如此,也是很生气,于是就批复:如左宗棠果有不法情事,可即就地正法!这道密旨要是真的被执行了,不知道,31年后,还会不会有人抬棺出征,从俄国人手中收复伊犁!肃顺此时正在御前大臣上学习行走,是咸丰的心腹。

他第一时间知道了有这样一道密旨。虽然他没见过左宗棠,但是肃顺的心腹郭嵩焘可没少在他面前夸赞左宗棠。人才难得!他决定要救左宗棠!于是,他让郭嵩焘找个汉臣上个奏折保举左宗棠。郭嵩焘奇怪了,您是皇上的心腹,说话比我管用多了,干嘛让我来啊?肃顺说了,这是密旨,皇上又没咨询我的意见。再说了,我是满臣,按制不得结交汉臣,我出面,只会让左宗棠速死!郭嵩焘写好奏折,找到了大理寺少卿潘祖荫,吃了个饭,给了纹银三百两。

潘祖荫听说左宗棠是这样一个罕见的人才,也允诺下来。把郭嵩焘的折子以自己的名义递了上去。巧不巧的,湖北巡抚胡林翼保奏左宗棠的奏折也同时到达了御前。于是咸丰帝在龙书案上就看到了胡林翼夸左宗棠的那句有名的“金句”:名满天下,谤亦随之!咸丰帝一看,这,这是个人才啊,这么多人保举,犯难了。咨询一下肃顺他们吧。肃顺也“实在”,说他没见过左宗棠,但是,保举他的潘祖荫和胡林翼人名可是一直有口皆碑,我信得过他俩,所以,左宗棠应该是不错。

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要不还是给左宗棠一个机会,宽恕他一次,以观后效如何?这可说到咸丰的心眼里去了,是啊,应该不拘一格用人才啊。于是,下旨湖广总督官文,说这人你再深入了解一下吧,别急着处置。官文是个老官油子,一看咸丰帝的批复,就知道朝里有人保着左宗棠了。于是,这事,就不了了之了。这件事可以看出,肃顺非常的看中汉臣中的人才,并且解决问题有手段,有办法,但是他,确实是一个跋扈又刚愎的这么一位大臣,这为他在“辛酉政变”中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处理“五宇官号”和“戊午科场”大案,让他得罪了一大批的权贵和官员。肃顺的跋扈,确实有时候很过分。他在当户部的满尚书的时候,就曾经当面批驳了汉尚书周祖培已经批阅过的公文。弄得时任协办大学士的周祖培当场下不来台。在处理“宇生,宇恒,宇谦,宇泰,宇丰”这五个由户部牵头招商成立的官银号弊案中,先是得罪了官银号的后台恭亲王奕䜣,又把他认为有责任的上一任户部尚书翁心存革职。

这翁心存可不得了,历任户部,兵部,吏部,又是上书房总师傅,算是皇家家庭教师的身份。他的儿子翁同龢咸丰六年的进士,后来担任过同治和光绪的老师。肃顺对治理吏治从来就是要杀要打的强硬态度,这其实对振刷晚清官场颓废的习气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他有时候,也太狠,竟然把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柏葰,通过戊午科场舞弊大案给杀了。

在对挽回晚清颓势做出贡献的同时,给他自己树敌太多,最终导致在“辛酉政变”中,慈禧慈安两宫太后联手恭亲王奕䜣,除掉了肃顺在内的顾命八大臣。 总结来看,虽然肃顺重用汉臣,对外强硬,拒不承认《中俄瑷珲条约》,但是晚清大势倾颓,非一二人可救。 1858年,处在权力巅峰的肃顺,眼睁睁看着《天津条约》签订。1860年,肃顺陪着咸丰逃往热河;英法联军攻克北京,作为《天津条约》的补充,《北京条约》签订。

 7/7   首页 上一页 5 6 7 下一页

文章TAG:滋生腐败  腐蚀剂  政风  党风  收受  是滋生腐败的催化剂  收受什么是党风政风的腐蚀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