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维度是学校维度,基本上每个区域都会有那么一两所(大城市会更多一些)头部高中,其一本率、升学率等数据指标都远超其他学校,若不能进入这些头部高中,意味着孩子想考进好大学的概率大大降低,注意是概率低不是没有,但未来这样的阶级化趋势会越来越明显。第二个维度是城乡维度,本人生活在天津工作在北京,老家在江西农村,因工作关系也经常到四五线城市、县城的中学里进行讲座等,对城乡学生平均综合素质的差距有着极为深刻的感受,在我上面提到的未来高考越来越多样性的前提下,城市学生的优势将会越来越明显,但是国家不会允许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也就意味着类似农村专项计划、国家专项计划的扶持政策力度将越来越大。

这里多说一点关于私立校的问题,在目前一二线城市中,家长普遍认可小初阶段的私立校是占有优势的,但是私立校的优势一定会往高中发展,参考现在欧美、日本等地的情况便可知。当私立校普遍强于公办校时,有没有能力把孩子送进优质私立校将基本决定孩子未来的发展空间,这就是阶级化的终极形态了。三、批次合并高考的投档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而在原来顺序志愿的基础上,为了给考生提供更多的录取机会,也出于对档案处理能力的考虑,国家人为地把所有的高校录取时间顺序错开,形成了我们现在的提前批、本一批、本二批、本三批等不同录取批次概念。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平行志愿的广泛推广落实,批次的意义已经不大,所以大部分省市目前都在朝着合并批次的方向走,这就意味没有了分数线的限制后,学生可以自由地在所有学校、所有专业中进行选择,这将带来几个变化:1、在未合并之前我们选择学校和专业时,普遍采用的标准是优先学校,其次专业,而在批次合并后,专业的优先级将超过学校的优先级,尤其是在工科、经管类专业范围;2、原一本尾部学校(西北东北西南,农林矿类)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将降低,原二本头部学校(财经科技类)的平均分数将大幅提高;3、家长、学生选择学校、专业时的难度大幅增加,尤其是原二本段的家长,一方面选择学校的范围一下子扩大了几倍,另一方面对学校优势专业是否了解将起到很大的影响,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将决定报考的成功与否。

四、专业选择前置这个趋势其实是随着这次高考改革随之而来的,咱们国家已经延续了多年文理分科制度将在这次改革中成为历史,高中生将在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后自行从物化生史地政中选择3科参加高考,所选择的科目将直接影响未来专业选择的范围,这也就意味我们将不得不在高一就决定我们未来的基本方向。这个趋势是明显的,但其实对家长和学生来说不是坏事,最简单的逻辑来说,现在你的科目组合无论怎么选,都比原文理分科时可选择的专业范围要大,也就所有人都获益,但随着改革的继续推进,以后会不会出现类似“贵族科目”的情况还不得而知,姑且拭目以待。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下一页

文章TAG:自主  招生人数  招生  高校  北京  2019高校自主招生人数少  北京自主招生需要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