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们学语文是在学习一种工具,我们考语文当然是要考学生能不能识别这些工具,我们考其它学科,就是在考运用语文这个工具。3.语文教师的语文工具很重要。小结我的观点:怎样把平时的语文学习与考试结合起来。3、基础字词运用如下图所示:有文章较长一点的文章如下图:七、看图写话:一年级看图写话注意:1、一定要符合画面意思2、按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顺序写清楚。

为什么语文学的东西几乎没考过?

为什么语文学的东西几乎没考过

为什么语文学的东西几乎没有考过?题主的问题有点儿怪了:怎么没考呢?下面我举例说明,我们考的,正是我们所教的。例一:关于修辞的考试我们在课堂上教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考试的时候试卷上也有关于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题。比如说,赏析第三段的划线句,恰好这一句就是比喻句或者拟人句。或者选出下列不是比喻的一项。

这些都是在考察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呀,只是句子的内容换了而已。例二:关于写作方法的考试现行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的教学中,发现在“春花”部分有这样的句子,“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我就教给了学生,这是从侧面表现春花的繁茂、香甜;前面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是正面描写春花的烂漫、香甜。这一段就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后来的现代文作业中、考试中,有好几篇都考到了这个知识点。这怎么叫没考呢?只是文章变化了而已。例三:关于古文实词的考试在学古文时,“去”字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古代常常是“离开”的意思。在初中第一次遇到是在《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其中的两个“去”字,都是“离开”的意思。到后面学到《狼》一文,读到“一狼径去”时,结合上下文,学生就不会把这个“去”字翻译成“到达”了。这个字也是一个高频考点,怎么没考呢?只是语境换了而已。例四:关于思维的考试我们在教学古文《杞人忧天》时,有个思考题:那个开导者讲的知识正确吗?很明显是不完全正确的。

日月星辰不是由气组成的,地也不是完全由土块拼起来的,陨石也不是不对人造成伤害。文中的开导者只是比那个杞国人懂得多一点。稍加引导,学生就能理解,这种错误在那个时候是正常的。那学习这些错误的知识有什么意义?重要的意义在于,我们既要看到古人对于世界的探索,也要看到其中的局限。这是一种辩证思维的培养。联想到孩子们在小学学过的《两小儿辩日》,那时候的圣人孔子,都不能判决太阳是早上离地球近,还是中午离地球近。

 1/7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语文  重点  考试  同学  学习  语文考试重点考什么问题  不同学段的语文学习重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