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的问题是什么

中国农村土地撂荒、土地流转难问题如何解决

土地流转的难题是什么?首先说什么叫土地流转?流转的意义是什么?土地流转就是把土地让别人去种,给一定的租金。流转的意义就是想多打粮食,别让地荒了。先说流转后能多打粮食吗?肯定是的说不能。因为无论转给谁它都解决不了当前的种地模式,实现不了大型机械化,就不能让我们的农业有所发展,到头来一场空。农民把地流转出去以后怎么办?干什么去?吃什么?农民有多少钱去买吃的,农民不是工人,没有一定的收入,光吃饭也解决不了解决农业靠流转土地根本不能使我们的农业成为产粮大国,也解决不了农民的实际问题。

中国农村土地撂荒、土地流转难问题如何解决?

农村耕地撂荒的越来越多了,土地流转是最后的途径吗

中国农村土地撂荒、土地流转难问题如何解决?说一下自己的观点:解决这个问题说难也不难,说不难吧,还真是难上加难!但不管难与不难,问题最后都得解决。这里讲两种解决办法,一是临时解决法;二是着眼长远的深度优质解决法。一‬、临时‬解决法‬这里所指的临时解决法,就是私人业主为承包单位的某个人来出面流转承包。这类责任承包的优点就是单位小,成形快,见效也快。

只要几户或者几十户农民同意,简单地履行一下手术就行了。剩下的就是春种秋收,收个几担,大一点的几十担粮食。现在乡下的粮食大多都是被一些粮食贩子把粮食市场控制了的,粮食一上场,粮食贩子来把秤一过,这一年的生产过程就算结束了。当然,农民的承包款也到手了,承包户也或多或少的赚了点钱。弊端就是,我喜欢就明年再来,不愿来了就拉倒,至于地嘛!你爱咋咋地。

也不担心谁还能有什么建树,比如什么兴修水利呀!路,沟、渠也要维修一下等,一切都作罢。总之搞得好的话,还勉强可以维系那种小农经济的状态。搞得不好的话,比小农经济还要差!还有,这种私人老板流转承包的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就算是搞得最好的也是不可能坚持太久的。终归,该荒着的还是要归继续荒着。二‬、‬就是着‬眼‬长远的深度优‬质‬‬解‬决‬法‬这里也讲两点:1、究竟应该怎么做?2、这么做的难点。

1、究竟应该怎么做呢?‬粮‬价‬底‬,‬这在‬我‬们‬中国可能是‬长期面临的‬问题。‬如果是哪‬一天粮‬食‬变成紧‬缺‬物质了‬,‬估计也不‬会‬有‬哪‬怕‬是‬一点点过‬度‬的涨‬价‬。‬因为要‬让‬普通的老百姓也‬能吃‬的起‬饭‬,‬这基本上是外‬国没有‬的定‬律‬。‬这就给种田的老百姓提出了一个很严俊的问题,那就是必须要种粮食,在自己吃饱肚子的前提下,还要能赚到钱。

那怎么办呢?那就只有在稳种粮食的基础上致力于橫向发展。比如有自己高价值的经济林或经济作物;技术成熟的,规模性的养殖生产线和自己最低价格的饲料生产线等。这‬就‬需要在‬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上,‬一‬环‬套‬一‬环‬,‬环‬环‬紧扣,‬半‬环‬都‬不能岀‬差‬错‬。‬比如:绝对充足的水源,易耕易种易管理的土地和供·排水两方便的供·排水系统。

就上述这几点,作为农业发展的梗概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要再细化,就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了。因为关于农业的这潭水实在是太深了!仅仅所述的这几点就不是哪一个个体农户所能办成的,那些小规模的承包户就更做不到了,那么问题就岀来啦!2、这么做‬的难‬点‬既然单干户和流转承包户都啃不下来的难题,那就只有依靠集体的智慧和能力了!一提到集体,恐怕会有很多人就想起了人民公社大锅饭那会儿了。

不得不承认的是,那时候的生产队是有一些弊端,但是,事是我们自己做过的,不成功,教训是要记住的呀!既然又要回到规模化,集约化的道路上来,那就必须要有一套有别于之前的,绝对先进的生产方式。关于这么做的难点,集中起来也只有两点。一是领导力,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领导不行。最近听媒体在说各级政府在派骨干力量扎根三农。

作为曾经的农民,请允许这么说一句:骨干扎根三农,只是扎扎根都不行啊!不但要扎根,更要伴随三农成长,以至待到成熟的实践经验并能上升到理论的时候为宜;二是资金,农村里的农民,很‬大‬一‬部分农民过‬日子都‬还‬紧‬巴‬巴的,‬哪‬里有钱‬来‬搞‬翻‬天‬覆‬地‬,‬能‬起到根本性作用‬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呢‬?。

农村耕地撂荒的越来越多了,土地流转是最后的途径吗?

中国农村土地撂荒、土地流转难问题如何解决

农村耕地撂荒的确是当下一个比较让人头疼的问题,这是有原因的,当然也是有解决办法的,土地流转并不是唯一的途径。撂荒的耕地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我总结了3个原因: 1、农村家里没人或者人老了,没有耕作能力了,田块太小,还租不出去这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撂荒方式,现在几乎所有40岁以下的年轻人都到城市打工或者落户了,村里劳动的属于老年人一类的,他们体力有限,但也不想荒了耕地,就继续种着。

好地、大片地还行,可以机械化耕种,出力不多,等着收获就行,必要时可以雇人。但一些小地块的,山地丘陵,形不成机械化的,就比较难了,撂荒的可能性就比较大。2、种地不挣钱,或者挣的钱跟劳动力投入相比不值当这是很多农民认为的,认为专门去种地,还不如外面打工来钱快,受半天收入不了多少,还很累。而且今年肥料价格又明显贵了很多,种地成本高了,但粮食会不会涨一些,还不知道呢。

他们的心里就有一股抵触心理,哪怕是把地荒了,在外面多工作几天,也比靠着那块田强。 3、包出去后,土地承包人跑路,纠纷引起的耕地撂荒经常会碰到一些农民说这块地包出去了,果树地比较多,包地费还没给,租地人却跑了,还留下了一些果树和房屋设备,这样的地是种也不对不种也不对,这样一荒不管理,问题比较严重。修整的耕地还有一部分是农民刻意撂荒的,比如两季作物,有的人冬小麦就不种,认为种下来不挣啥钱。

针对以上耕地撂荒的情况,我们也并不是没有解决办法,其中就包括平田改地、土地流转、集体性引种播种等方式。比如针对山地丘陵,路不好走,机械上不去的,国家也在讨论是否继续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也在积极进行山路修建,平田改造,给农民一个好和种植环境和条件。有的乡镇引进好的种子,进行育种,或者统一种植收购,让农民得到较高的经济效益。

但更多的是通过土地流转,把自己不想种的地或者自己种不了的地租给大户承包,然后成片耕种,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是目前比较好的办法。当然,土地流转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上面提到的不能给农民承包费,因为几户的租金不影响统一耕种,有些山区不承包。国家也给出了一些方案。部分耕地要休耕,不影响农业补贴。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件好事。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