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感情破裂,成为敌对势力;但当元廷北徙,皇太子即位后,君臣尽弃前嫌,和好如初,并拜扩廓为相掌国事。扩廓帖木儿谨守臣节,以一己之力,两次防止了元廷的分裂,功莫大焉!【深陷内讧,四面楚歌】1366年二月,扩廓帖木儿抵达河南,着手准备南平江淮。时吴王朱元璋已经攻灭陈友谅,尽有江、楚之地;周王张士诚据淮东、浙西,势力均盛。

扩廓深知南军势强,不可轻进,须合力击破之,遂驻军河南,檄召关中李思齐、张思道、孔兴、脱列伯四将军率军出关平叛。然关中四将却自恃资深功高,皆不听从“黄口小儿”的调遣。扩廓大怒,派兵入陕,攻李、张。翌年春,元关中诸将推李思齐为盟主,共拒扩廓帖木儿。八月,顺帝下诏命皇太子亲自总统天下兵马,并命扩廓率部兵出潼关以东,肃清江淮。

扩廓不肯受分兵之命,于是其麾下大将貊高、关保等皆背叛并弹劾之。而元顺帝正忌惮扩廓兵权过重,遂下诏罢黜其兵权。扩廓受诏,兵渡黄河北撤,退军泽州(治今山西晋城市)。太子于京师开抚军院,总制天下兵马,专备扩廓。元廷知扩廓势孤,遂派兵合击之。扩廓甚是悲愤,遂引军据太原,尽杀朝廷所置官吏。顺帝下诏尽削扩廓官爵,令诸军四面讨伐之。

元朝上下专事内讧内耗窝里斗,却不知灭国之灾已然临头。业已平定江南的朱元璋于1367年十月发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号令,命征虏大将军徐达、征虏副将军常遇春率领甲士二十五万北取中原、灭大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于应天府(今南京市)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大明王朝,是为明太祖。征虏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奉旨提师北上灭元。

不久便平定了山东及河、洛,中原已“俱不守”。局势危殆,闰七月,元顺帝下诏恢复扩廓帖木儿全部官爵,率军自河北南讨明军。谁知转眼间明北伐军便克通州,元顺帝弃离大都北走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境内)。八月,大都(明改称北平府)降明,元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结束。元顺帝在塞外仍继续使用“大元”国号,史称其“北元”。【苦撑危局,死忠元朝】明军北伐,元顺帝北徙,扩廓谋援大都不及,只好自平阳(治今山西临汾市)退守太原。

十月,顺帝晋封扩廓为齐王。明偏将军汤和率部攻取山西,扩廓遣将败明军于韩店(在今山西长治县中部)。扩廓奉诏收复大都,率军北出雁门,由保安州径趋居庸关以攻北平。徐达、常遇春乘虚袭击太原,扩廓闻警赶忙自保安州回师救援。时扩廓兵势尚盛,数十万军马屯驻太原,本可一战。不料其部将暗中约降于明愿做内应,明军夜劫其军营,部众大溃。

正在中军大帐中秉烛治军书的扩廓猝不及防,仓皇率领十八骑宵遁,北走大同,后退守甘肃。明军平定山西,复乘胜西入陕西,元将李思齐等降,遗土皆入于大明。唯扩廓帖木儿拥兵塞上,时时攻扰明西北边境,成为边患。元顺帝至正三十年、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正月,明太祖再次分路北征,命魏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统领大军出西安,捣甘肃定西,与扩廓决战;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分任左、右副将军,出居庸关入沙漠,捣应昌,北击元廷,意在使其君臣不得互相应援。

三月,徐达率军进抵定西,扩廓正围攻兰州,闻报明军杀来,急忙率军赴援,依据天险车道峪固守。徐达深沟高垒围困之,一日数战,互有胜负。围困一个月后,徐达摸清了地理,遂派兵绕道沈儿峪口(在今甘肃定西市北),趁元军防御出现漏洞之机而大败之于川北乱坟岗子间,俘敌八万余人。扩廓战败,仅与妻子数人从古城北逃走,跑到黄河边,寻得河中漂流大木得以渡河,遂由宁夏赶奔和林(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拉和林)。

四月,元顺帝病逝于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来诺尔附近),时年五十一岁,在位三十六年(算至元亡)。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嗣位,是为元昭宗。五月,明军袭克应昌府,元昭宗北走和林。此后,北元汗庭迁至漠北。昭宗与扩廓帖木儿于和林会合,复任扩廓为中书右丞相,掌管国事,其势稍振,“今以扩廓帖木儿为相,几于中兴”。

1372年正月,明太祖三征北元。大将徐达率领大军十五万分道出塞,深入漠北攻打扩廓帖木儿。仲春暮春,徐达部三次击败北元军。五月,中路徐达大军攻扩廓于漠北,扩廓挥师迎战,大败明军,杀敌数万人;徐达等大败,领兵退回边塞防守。东路李文忠率军进至阿鲁浑河(今鄂尔浑河),与北元军交战,互有胜负;七月,兵败回师。西路冯胜败元军,平定甘肃。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战记  屠龙  神装  锻造  装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