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盟怎么成为第一大帮的?一方面,赤焰军本就是人才辈出,能在七万人之中侥幸活下来的,都有一些过人之处,另一方面,得赖于药王谷的财力和琅琊阁的互联网。舍得花钱配上大力宣传,加上自己本身并不弱的实力,它想没有名声、地位、人才都不可能。4、旋玑公主,滑族的掌政公主,国灭后被押于大梁掖幽亭,从年龄上推算,她创立红袖招时,大概三十岁,正是能干事的时候。

插足夏江夫妻关系、挑拨梁帝祁王父子、陷害赤焰军谋逆,她可真不折“天算鬼才”的称号。可接手的秦般弱,年龄太小,能力也弱,在琅琊阁几十年的经营面前,红袖招只能是“小巫见大巫”,不认栽都不行。5、其实《琅琊榜》中,最让我理不清的就是时间线。书中介绍,前太子35岁,誉王32岁,那么12年前,他们才多大?比现在的豫津还要小上两岁,能在赤焰的案子中起多大作用。

雍正王朝八大山庄被围事件,康熙帝为什么一口气封了四个亲王?

稳定!稳定压倒一切!但这种应激状态下的稳定之举却也带来了后续的一系列的不稳定。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康熙四十七年,在经历了一系列让康熙闹心的事件之后,康熙决定到热河去打猎,也就是每年必做的功课:木兰秋狝。康熙此次木兰秋狝与以往不同,他其实是还有一些别的目的的。通过电视剧当中的一些情节和细节的梳理还是可以清晰的看到康熙带着自己所有的皇子和部分皇孙来热河打猎,除了例行公事锻炼皇室后代的“血统传承”之外,还有一些别的目的。

康熙的第一个目的,是教训太子。太子赢礽在近一年多的时间里不断的暴露出的贪婪,无能,甚至是荒诞,让康熙十分的不满和失望,他对这个太子的态度也开始了动摇,他开始怀疑这个太子是不是有德行和能力来当好这个太子,将来成为合格的“天子”。尽管太子如此不堪,康熙还是不忍下决心废黜太子,他还是想给太子一个机会,但前提是要给太子一个教训。

在热河行宫,康熙对外宣布太子病了,由八阿哥胤禩代替太子出面接待并宴请那些来热河觐见康熙皇帝的蒙古王爷。康熙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告诉太子赢礽:太子之位不是天生就是你的,太子之位上坐着谁,要看谁有德有才,谁能心系天下。八阿哥胤禩素有“贤名”,人称八贤王,你要不努力,就会被别人替代。康熙想教训或者吓唬太子的目的是不是达到了暂且不说,但是他让老八胤禩代替(有病的)太子接待蒙古王爷的举动,却让老八胤禩开始心生“非分之想”——这是一个太好的机会,老八从未像现在一样,距离太子之位如此之近。

有了非分之想的老八说起话来就开始有了“抖机灵”的成分——话里有话:——古往今来我最敬佩的皇上只有我太祖高皇帝和当今圣上……。这是一句前言不搭后语的莫名其妙的“嗑”,对于太子之位都“虎视眈眈”的皇子们都非常敏感,在众皇子们当中比较阴险的大阿哥胤褆就利用饱读诗书的三阿哥把八阿哥在康熙面前狠狠地恶心了一把。

大阿哥胤褆装傻充愣的问三阿哥胤祉:老八说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啊?老三不以为然的撇撇嘴:他这个意思说太祖高皇帝圣明,把大位传给了他的八儿子(皇太极),当今皇上也圣明,所以也会把大位传给他第八个儿子……。这话被大阿哥胤褆汇报给了康熙,康熙非常生气,让大阿哥代他去斥责三阿哥胤祉。同时康熙的心里对老八的厌恶更加加深了。

为了消除影响,康熙又玩了一把新游戏,把蒙古王爷进献给太子的金如意当做奖品,奖励给在狩猎活动中获取猎物最多的皇子。康熙的用意很清楚,一方面告诉太子:送给你的金如意不一定就是你的,你爹我还是有处置它的权力的。另一方面告诉众皇子,太子之位是给有能力的人的,要想得到金如意还是要拿出成绩来。但是,无论康熙做了多少,如何用心良苦,在太子胤礽这里得到的信息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的这个太子当不长了,康熙的一番苦心导致的后果居然就是太子胤礽的“自暴自弃”。

自暴自弃的太子胤礽估计只有在康熙的妃子郑春华那里得到安慰,在这个背景下,他和郑春华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比较频繁,赢礽破罐子破摔居然已经敢不在乎是不是被发现了。在热河行宫,康熙看到的和感觉到的诸皇子们的“明争暗斗”已经让他感到了不胜其烦,他教训太子的举动,带来的竟然是皇子们更加白热化的争斗。而就在这个时候,太子胤礽和郑春华偷情,让他撞个正着。

对于太子和郑春华之间的丑事,康熙感到的更多的是一种“颜面尽失”,但是并不可怕,因为说到底也不过是“道德伦理”问题,不涉及威胁皇权。但是接下来康熙听到的和看到的才是真正的让康熙感到恐惧的。太子当晚出事了!这个消息尽管康熙已经做了封锁,但是皇子们估计已经从不同的渠道得到了消息,落井下石的时候到了。首先落井下石的就是老八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十四阿哥胤禵这个伪造书信的高手,伪造了一封太子胤礽调兵的手谕,并且真的就用这个手谕调太子的亲信凌普带两千人马前来八大山庄“护驾”,而此时,被抓了现行的太子失踪了,同时失踪的还有十三阿哥胤祥。

康熙对于凌普带兵“护驾”十分震惊,而这个时候,大阿哥胤褆把伪造的太子调兵手谕给了康熙,这样一来,太子因为丑事暴露而“背水一战”,调兵造反就成了极大概率的事情,康熙必须当机立断。除了要找到和控制失踪的太子和十三阿哥胤祥之外,其他的皇子们必须集中控制,以免出现新的不可控的状况,凌普的兵也要妥善控制,八大山庄的防务也必须可控可靠。

这些事康熙必须要首先做到的,只有先稳定住局面才能掌控局面。康熙做出了几个决定。第一就是命令凌普的部队就地驻扎,立即解除凌普的兵权。第二,立刻停用太子所有印信,第三,召集所有的皇子到戒得居候旨,第三四,命令狼覃的部队进驻八大山庄。最后,康熙下旨一口气封了四个亲王。康熙对于凌普的部队的突然出现所做的这些应对措施是很及时有效的,稳住凌普的部队,解除泠普的兵权,让所有皇子在戒得居外跪等旨意,调狼覃大军进驻八大山庄,这些步骤下来,八大山庄的局面已经几乎得到了稳定,那么康熙为什么还要一口气封四个亲王呢?康熙的这个举动,其实是有两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当然是通过晋封大阿哥胤褆,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四个皇子亲王来稳住皇子们同时造成皇子们互相监督的局面,其实这一招挺好使的,因为首先大阿哥胤褆就跳了出来想趁机干掉(废)太子胤礽,并且和三阿哥胤祉就互掐起来,这两位年纪较大的皇子一个被终身圈禁(大阿哥)一个被康熙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然后其他皇子就都不再敢蠢蠢欲动了。

其实康熙一下子晋封四位亲王还传达了另外一个信息,就是他已经下决心废黜太子了,停用太子印信本身并不是废黜太子,仅仅是暂停了太子的所有权限而已,但是与停用太子印信同时批量晋封亲王的的话,就相当于向皇子们告知:我要废太子了,凡是被我封了亲王的皇子们都是有机会的,但前提是与太子划清界限,团结在本皇帝周围,一切按照朕的旨意行事。

通过封王来彰显皇权,打击太子的权利和气场,彻底的孤立即将被废的太子。但是,干完了这些事之后,看着被找回来狼狈不堪的据说是在野地里呆了一夜的太子,看见太子听到“调兵造反”的时候一脸茫然的样子,康熙开始冷静下来,他的直觉判断,这个太子还真的没胆子“造反”,他的很多的应急措施似乎有些过了。也正是这样的疑惑,让康熙感到了太子胤礽也很有可能被陷害,被围攻,他更加感到了也许那些背地里处心积虑的陷害太子的皇子们才是更可怕的,在还没有回到京城的时候,太子被魇镇,大阿哥一门心思置太子赢礽于死地已经暴露,康熙的心理天平已经开始向太子倾斜。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常看  常新琅  寻宝  开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