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击穿反舰导弹由金属外壳包裹的半穿甲战斗部,最好就是用穿甲能力极强的钨芯脱壳穿甲弹。笔者曾经看过一个视频,俄罗斯的AK630或者卡什坦近防炮拦截反舰导弹实验,反舰导弹被击中后仍然以原来的飞信轨迹飞行了很长一段距离,但是未被引爆。如果是在实战中,这枚被近防炮击中的反舰导弹有很大的概率仍然命中目标军舰。

本人是平民玩DNF的,身上突然有2亿RMB怎么花才能提升战斗力?

兄弟,不得不说你是dnf真爱粉,名副其实的死肥宅,身揣2亿rmb还一心一意琢磨着如何提升角色战斗力,佩服按最可观的预算,如果你打造一个主C号,90a恍惚三神器自制史诗,然后春节国庆夏日五一礼包都买,完美附魔换装,增幅至少12,武器13,10万rmb绰绰有余!你可以花500多万把全部角色体验一遍,成为新的全职业卢克主C玩家,接受别人膜拜!不过这样耗时耗力,还得刷安徒恩卢克超时空副本,肯定不如直接购买一个现成大号来的爽快!你可以直接出价1千万把旭旭宝宝的号给买过来,一下子就能成为国服第一,从此开启毁号之旅,最好再开个直播,估计有大批玩家捧场,没准最后还能把花出去的钱赚回来!有玩家肯定会说1千万买旭旭宝宝的号不可能卖,自恋狂的号大家知道卖的50万,论投入他比旭旭宝宝差不了多少,肯定相差不了20倍吧!把旭旭宝宝的号买过来,直接成为顶级大佬,战斗力超过百万,也省的自己增幅强化打造装备了!买点金币增幅荒古超越20从此不是梦,我早就想抢那个国服增幅王,强化王的名头了,可惜家里没矿!我要是你我会给每个玩家发100,让他们在游戏里面喊我~爸爸~花个过百万,那一排喇叭排队喊爸爸的身影估计会很爽!!不过,160万就可以享受的某种至尊服务,你为何还要守着dnf这款过气游戏!这世界这么大,这么美,我们做梦都想去看看,只是因为囊中羞涩,才沉迷游戏,而你确恰恰相反,所以一定是在做梦!别说2亿rmb,就是2亿金币我也会感到知足,你们怎么看?。

我国军舰为什么迟迟不列装能够大幅度提高军舰载弹量的“一坑四弹”技术呢?

“一坑四弹”技术的确让不少军迷为我兔着急不已,技术真的有那么难吗?事实并非如此,只不过是个需求问题。“一坑四弹”技术最早出现在美国MK-41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美国率先实现中远程导弹集成发射能力,使得同等火力单元数量载弹数量实现大幅突破,将导弹垂直发射装置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截止目前技术,主要还是用于中近程导弹集成发射,对于远射程的大尺寸区域防空弹、反舰弹以及对陆巡航弹尚无法实现集成。

确切点讲,“一坑四弹”技术是一种弹药装填技术,并非是一贯认为的垂直发射技术。我国舰载垂直发射装置起步较晚,装备部队的时间相较欧美国家晚了近30年。截止目前,我国引进、自研了四种垂直发射系统,分别是引进俄制的转轮式垂直发射装置、自研圆筒式冷发射装置、第一代小型通用发射装置和最新的大型通用型冷热共架发射装置。

俄制转轮式和自研的圆筒式冷发射垂直发射装置在外形和布局设计上有一定的相似度,分别安装在051C和052C防空型驱逐舰上,前者配套发射俄制里夫-M型远程舰空导弹,国产型号只能发射国产海红旗-9远程舰空导弹;这两款垂发在发射模式上有显著的差别,俄制点火方式类似于左轮手枪原理,发射单元共用一个点火装置;国产型号则拥有独立的点火装置,系统反应时间更短。

其实054A上出现的小型通用垂直发射系统和052D、055上安装的大型通用型垂直发射系统在技术和发展脉络上有一定的血缘关系。我国通用型垂直发射系统研制立项之初,确立了系统化设计要求,按照高度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三个类型的发射模块,井深尺寸分别为9米、7米和3.3米。基本上实现了与美制MK-41所对应的7.7、6.8和5.3三挡标准。

在发射口径尺寸上,美制MK-41单元口径为0.635m,最新的装备DDG-1000的口径尺寸有所放大,也不过是0.71m,我国大型通用型垂直发射单元尺寸达到了0.85米,成为世界上发射单元口径尺寸最大的垂发装置,意味着几乎可以装填现役所有的海军各类弹药,实现“一坑四弹”技术起码在尺寸上不存在问题。这就引申出了题目中的问题,既然解决了硬件问题,在弹药装填上为什么迟迟看不到“一坑四弹”技术呢?首先,是弹药尺寸的问题。

我国现役舰空弹药除了海红旗-10之外,主力海红旗-9和红旗-16这两款中远程舰空导弹都是陆转海的产品,在弹药尺寸集成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比如美军以标准-2舰空导弹作为区域防空作战的主要型号,其弹体尺寸甚至比我国红旗-16中程舰空导弹还小一圈,而我国区域防空主力型号海红旗-9的尺寸就更大了。

在没有合理的中程舰空导弹的前提下,对现有装备进行技术缩身并不是做不到,技术上完全可行,但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弹药的射程最先受到影响,毕竟缩身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种用性能指标换弹体尺寸的做法显然不可取。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有自媒体观点认为可以用海红旗-10实现“一坑四弹”装填,在尺寸上看似乎很合理,但实际并不是这么回事。

海红旗-10近程舰空导弹自辽宁舰首装开始,已经成为海军点防空或者末端防御的首选型号,在052D、052DL、056以及055上都能看到海红旗-10的身影;再谈使用海红旗-10实现“一坑四弹”装填是不是有点面子工程的意味在里面,能看到的是作战功能重叠了。其次,现役舰艇吨位偏小,并不一定适合“一坑四弹”装填。

052C和051C由于垂发不具备共架发射能力这里不作讨论,安装大型通用型垂发的也就052D、052DL和055三款大中型导弹驱逐舰,055吨位实现了万吨级突破,“一坑四弹”装填也给没有太大问题,主要还是配套弹药的问题,052D和052DL就另当别论了。这两型舰艇满载排水量也就七千吨左右,与国际上同类舰艇相比吨位相差两千吨以上,美国阿利伯克级9800吨,日本爱宕级以及最新的摩根级满排都超过万吨,完全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设计人员对于052D系列舰艇空间利用基本上接近饱和状态,除了尺寸较大的原因导致发射单元数量低于欧美国家只有64单元之外,吨位也是一个硬指标。一般意义上,四枚弹尺寸虽小,相比一枚弹数量增加的同时重量必然随之增加,这是自然界不变的定律,除非装填四枚海红旗-10甚至更小的弹;作战舰艇武备的数量受尺寸的影响之余,还和弹药的重量有直接关系,这个重量又和排水量直接挂钩。

因此,有限的吨位,想要装填更多的弹药还需要充分考量排水量是否允许的问题,这是无法排除在外的硬性指标。最后就是一个需求的问题。现代海战极度依赖完善的作战体系支撑,构建一个完善的海上立体作战体系是各国海军建设的首要选项。美国航母战斗群横行全球,吊打其他国家海军主要的原因在于其拥有一整套完善的海空立体作战体系,基于这个作战体系将海军各要素集成在一起发挥出最大作战效能。

“一坑四弹”技术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对空作战体系衔接的问题,比如美军的海麻雀和标准组合,构建了远中近射程射高衔接的严密对空多层防御体系;人民海军当前在装备体系建设上有别于美军,很难再短时间内实现类似美国的全驱舰队模式,作战舰艇型号繁杂、作战功能互补,出海作战对于对空作战射程衔接问题能够基于指挥体系强调诸舰协同互补作战能力建设,比如常见的052C/D防空型驱逐舰和054A多用途护卫舰编组,依据这两型作战舰艇就可组网出集海红旗-10、红旗-16以及海红旗-10和近防反导系统一体的远中近末端四层对空防御作战体系,射程衔接、射高互补。

与其浪费有限的发射单元数量实现“一坑四弹”,倒不如多携带一些远程弹药,强化区域拦截能力,通过作战舰艇协同组网作战优劣互补发挥出各型舰艇最大的作战效能,实现对装备潜力的最大化运用,这是中国海军建设的主流思路,也是最符合现实国情的作法。此外,还是涉及到舰载雷达火力通道数量的问题,在有限的火力通道数量前提下,不是携带弹药数量越多越好,能打出去的弹药数量就这么多,够用就好。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战斗力  弹弹  提升  花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