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周昭王三征荆楚,周昭王在历史上不大被关注,但是确实周王室从强盛到衰弱的转折人物,他的经历有点类似汉武帝,但是结局却很意外,周昭王继承了成康之治的强盛,周王朝实力在当时达到了顶峰,凭借实力周昭王征伐东夷,南伐荆楚,特别是对当时荆楚一带的部落,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征伐,其原因除了当时荆楚诸国不听周王号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荆楚当时有巨大的铜矿资源,而商周主要的器具,就是青铜器,但是那么多年过去了,铜矿也被挖的差不多了,为了得到更好更多的铜矿,他挥师夺取了铜绿山,并且把得到铜赐予了各位过来帮忙的王,周王的三次南征,可不是针对楚国,当时的楚国还不算强大,地盘不过50里左右,虽然在几代人的努力下,有了点成绩,但是附近的强国也不少,三征荆楚的周昭王没想到自己这样做,却无意间为楚国扫平了道路,让楚国后来快速崛起,提供了一个机遇,而他也没想到,自己带着众多铜回程,渡过汉水的时候,会因为携带的铜太多太重,又遇上恶劣的天气,最终周昭王和周朝的主力都堕入汉水,此次对周朝的打击非常大,失去了主力军的周王室,开始依赖诸侯国来支持自己,慢慢地走向了衰弱。

本来这事更楚国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因为楚国当时占据了地方,包括了当时的铜绿山,当然这远古的历史,就给管仲扣在了楚国的头上。说完这段历史,回到当时管仲和楚国使者的对话中,楚国使者看着管仲完全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态度,就知道这事肯定靠嘴皮子说不清楚。就回去把情况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楚成王,楚成王和令尹合计了一下,做了两手准备,一面全国总动员,把楚国的大军都压在了边境,和齐国的联军相对持,做好和齐国决战的准备,当然楚成王也希望这一战胜利了,自己取代齐恒公成为霸主。

不过他深知,齐国有管仲在,绝对是不好对付的,两国如果长期的消耗,最终搞不好给晋国或者附近的诸侯给捡漏,所以他降低了自己的姿态,低头认了,对天下诸侯宣布,从今天起我给周天子进贡苞茅。让管仲找不到借口,毕竟天下诸侯都知道,周昭王的事和楚成王无关,最好的借口,就是说他不进贡苞茅,管仲找的这个切入点非常厉害,因为说其他文明礼貌什么的,楚成王可以一句“我蛮夷也”就搪塞回来,而这一点上,楚国是理亏,所以处理起来还要棘手的多。

管仲当时也没想到,高傲的楚成王会如此的现实,让他的如意算盘没打响,不过这样一来倒是让齐国不战而屈人之兵,同时向天下诸侯显示了自己的霸气,看看连楚国那么强大,都乖乖的听话进贡了,其他的小国,一定要好好学习,如何尊重周王室,读到这里,或者会有人疑惑,齐国和管仲,花了那么大力气,为了就是让诸侯尊重周王室?这事看着怎么都有点怪怪的。

确实当时许多诸侯国搞不明白,毕竟在古代征伐一次,特别是从齐国跑到楚国边界,这的花不少的粮草,非常消耗齐国的实力,所以在春秋时代,相互之间的征伐都是点到即止,很少出现大规模打了好个月的战斗。当然也有人会问,为何齐国不派出精兵忽袭楚国,以闪电战获取胜利,而是磨磨唧唧的双方你来我往的谈判,耗费了好几个月时间。

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齐国的目的就是楚国和齐国夹缝中生存的蔡国,因为当时的齐国,已经拿下了周边的小国,打算向南发展,而位于齐国南方的蔡国,正是齐国通向楚国的必经之地,拿下蔡国,再图谋楚国,才是当时的战略规划。而且当时齐国组建的联军,在战斗力上并不算非常强大,和楚国想比,并没有一战而胜的优势,所以管仲是在等待时机,同时春秋时代,双方的攻伐都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约战要找个理由,理由不够就会理亏,打起仗来就心虚。其二,当时的楚国同时也在攻伐郑国,齐国的这次捣鼓,就是围魏救赵的原始版,以攻打楚国为借口,减轻郑国的压力,从而让楚国放弃攻打郑国,这样一来限制了楚国的扩张,同时也保留了郑国这个中间地带。管仲这样做,效果很明显,无法两面作战的楚军,最终调整对郑国的部署,奔了回来和齐国对峙,齐国两个战略目的都达到了,和楚国谈判就是最稳妥的做法。

齐楚两国谈好了以后,其他围观的诸侯国以为这事到此为止。可是他们完全是想错了,管仲的套路可是一套一套的,后来,他们终于知道了管仲的厉害,也知道管仲为何一定要楚国进贡苞茅了。原来管仲见一计不成,又心生一计,管仲的厉害,后世的诸葛亮是最清楚的,能把一个边缘的齐国,经过了短时期的发展,迅速成为一个强国,并且文武经济方面,管仲都开创了先河,这不得不让诸葛亮崇拜。

齐恒公听取了管仲的建议,以尊王攘夷的名号,会盟各路诸侯,并且要求诸侯都对周天子纳贡,那个不纳贡的,蔡国就是它的下场,本来周天子也很奇怪,联军伐楚这事他压根没派人参与,为何什么事,都跟他有关系一样。但是没有办法,当时齐国确实非常支持自己,吃的穿的日常用品都是齐国支持的,能过上好日子就行,想那么多干嘛,而且诸侯会盟也重振了周王的威风,他也就答应了,没想到,管仲原来是借着这个机会发财,又一次坑了各路诸侯,进一步的加强了齐国的实力,管仲的方法简单又管用,以会盟为由,给各路诸侯发入场券,拿到入场券的按祖制,就要纳贡,可是这次和以前不同,管仲说,你们千里迢迢地拉一车东西过来,多不容易啊,改简单一点,统一送苞茅就行了,诸侯国本来很开心,这苞茅就是楚国顺便就找到的东西,不稀罕。

可管仲和楚成王谈好了,苞茅要诸侯国到现场,用黄金来置换,也就是说楚成王进贡的苞茅,变成了入场券的纳贡物,但是必须用黄金置换,而这些黄金最后大部分给齐国帮周王保管了,小部分给了周王过小日子。这样一来,齐国和周王皆大欢喜,而楚成王也没有啥损失,诸侯国就是欲哭无泪,这是千金换草啊,但是没办法,谁叫话语权在实力强大的齐国手中,你想说不给也不行,其他诸侯国都给了,你不给除了你有实力外,你就等着挨揍。

最终,依靠小小的苞茅,齐国在管仲的在运作下,获利颇丰,进一步强大齐国的实力,所以为何周王室要楚国进贡苞茅,而不需要其他诸侯进贡。本来开始的原因,是楚国比较弱小,意思意思一下就算了,可是到了后来,却被智慧的管仲,发现里面有文章可做,通过伐蔡之战,让楚国进贡后,苞茅被齐国垄断成了周王室的地位象征和专利,这下就本来不起眼,拿来过滤的苞茅,一下子就变成了求之不得奢侈品,还是会盟必须的入场券,苞茅这样一包装,身份完全不同,可不是茅草那么简单了,这也足见管仲的厉害,而管仲这套理论,被后人整理成为了《管子》,至今也被西方国家奉为经典,足见诸子百家开创的国学,在世界文化影响力之巨大,我们应该是继承和学习,而不是抛弃否定。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盟贡  手游  充值  轩辕  传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