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吕蒙死于220年春到221年春这一年里。让我们看看这一年都发生了什么。吴国根据之前吕蒙的既定计划,发兵攻占魏国的军事重镇襄阳和樊城,却在同一年放弃了防守,退还了襄阳和樊城。而刘备在关羽死后的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220年初)到221年夏历四月称帝,七月出兵伐吴。刘备在关羽死后整整一年,什么也没有动,一直等到了吕蒙死亡,然后称帝、战争动员、出兵、伐吴。

那吕蒙到底是什么时候死的呢?可以看出,吕蒙对魏国,对吴国的震慑力是非常非常强大的,吴国发动战争应该是利用了江、汉的汛期,就如关羽之前水淹于禁一样,都选在“秋七月”。直到此时,吕蒙尚未卧病在床,仍能指挥大军,他病发应该是大约在冬季。吕蒙之死,也立刻让三国战争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气势如虹,攻城略地的吴军因为痛失大帅,变的一蹶不振。

曹仁徐晃之所以感觉从宛城发动攻势,并能重新占领襄阳,也正是因为吕蒙病故,吴军退走的原因。吕蒙之死让孙权不得不把战略防御重心转至长江三峡,把刘备重新最为头等大敌来对待。蜀国军事实力其实是三国里最弱的, 而刘备在关羽死后隐忍一年,刚一登基就敢于伐吴,就是在欺吴国无帅,吕蒙新死。刘备的东征明显没有灭吴的打算,他就是想趁这个时机,给自己新登基的这个皇帝的位子和关羽之死找回来点面子。

但如果吕蒙尚在,他是万万不敢的。因为历史上的刘备,也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诸葛也不会任他意气用事。由此,我们能看出了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最清楚他雄才伟略的, 恰恰是把他视为大敌的,曹仁徐晃,刘备等人。而作为一代名将,吕蒙为后人所知的却仅仅是“吴下阿蒙”的故事,他救夷陵,克庐江,善不战而屈人之兵,白衣渡江只不过是他身后仅留的一个故事罢了。

陆逊是江东名将, 谋略出众, 为何搞死关羽破坏吴蜀联盟?

陆逊,江东四大都督,不仅个人文武全才,而且家族人才辈出,可以说当得东吴半壁江山。可要说搞死关羽,破坏吴蜀联盟,可真的是在扣大帽子了。偷袭荆州,决定者并非陆逊,也不是吕蒙,他们的级别都不够做这么重大的决定,决策者只能是孙权,吕蒙则是主要执行者,陆逊只是个参谋和参与者,所以题主这帽子扣不到陆逊头上,生扣就是无知!荆州之变,直接问题是出在关羽,间接出在刘备集团对局势的误判。

孙刘联盟的基础是两个弱小的势力面对一个强大的敌人而结成的,可事务在发展变化,赤壁之战后,原本最弱小的刘备异军突起,占了荆州大部,并通过几年努力,吞了益州,还在汉中击败了曹操,成了第二大势力。而赤壁抗曹的主力--东吴,却没有得到太多实惠,倒是多了一个比刘表更加虎视眈眈的强邻,这是让孙权极为不安的。联盟基本面的变化,并没引起刘备、关羽、诸葛亮等的重视,认为自己打赢了曹操,总是在削弱双方共同敌人的实力,东吴应该高兴,虽还没以盟友身份邀请东吴同时发兵攻曹,但总不至于帮曹操夹击自己,这算是重大战略误判,这才让关羽兵发襄樊,并且没有对东吴翻脸做足够的军事、外交准备。

孙权的焦虑在哪里?是不明白刘备做大后的战略方向。刘备得益州、汉中之后,就有了稳定的后方,可提供粮食和兵源,是选择与强大的北方曹操打,还是借地利之便向相对弱的东吴进攻,是无法确定的,攻吴还是上上之选,无长江天堑阻隔,荆州水军也极为强大,由荆州水路并进,比曹操从北向南还恐惧。孙权可不敢相信,用联姻和盟约就能约束刘备的野心,不会如此幼稚。

当关羽水淹七军,华夏震动时,孙权的焦虑达到顶点。此时,曹操来使,向东吴保证,若东吴出兵,曹操不会借机攻吴,再把刘备做大后对东吴的危害再陈述清楚,孙权当然被说到痛处,有了曹操的配合,就决定趁关羽不备,从背后下刀子了。而吕蒙、陆逊等,自然知道刘备做大对东吴的威胁,群策群力,共同谋划,配合实施了对荆州的打击而已,关羽被俘,身首异处,只是战果罢了。

战术上关羽不仅是对东吴的防备不足,最大的问题是以优势兵力攻襄樊,居然打了半年都没能拿下,拖沓的结果就是一路路曹操的援军不断赶来,东吴政策的改变和军事准备完成。若是他快下襄樊,主力回师荆州,东吴就是有心也无力了,历史就会改写。关羽是自作自受,不值得同情。陆逊得到的最大好处,就是在极年轻的时候,就参与到了这么重大的决策和军事行动中,效果还极好,展露了才华,这才在吕蒙之后,走到独领东吴荆州地区军政长官的位置,此后再有夷陵之战的辉煌,成为三国时期顶尖的名将!。

曹魏五子良将,蜀汉五虎将,江东四英杰正史中哪个战绩辉煌?

谢谢邀请。在三国年代,三家都出现了许多出类拔萃的将领。这些将领,为各自的君主立下了汗马功劳。于是,后人把他们归总了一下,分别称为曹魏的五子良将,蜀汉的五虎将和江东的四英杰。这些分类根据是来自《三国志》。曹魏的五子良将是来自《三国志魏书十七》,里面写的是曹魏军中的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蜀汉五虎将来自《三国志蜀书六》,里面写的是蜀汉的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

江东四英杰来自《三国志吴书九》、《三国志吴书十三》,分别说的是东吴的四个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在这三批人中,对比起来,曹魏的五子良将十分吃亏。因为五子良将其实是曹魏阵营中的战将,而不是方面大员。曹操只信任自己的族人,他手下的方面大将,其实只有曹仁、夏侯惇和夏侯渊三个。这三个人都不在五子良将之列,所以与其他两批人不是一个档次上的。

而蜀汉的五人,关羽属于方面大员,独当一面。其他四人也是属于战将之流,和五子良将属于同一档次,难分上下。相比而言,东吴这四位都督可就明显档次要高一层。他们都是孙权手下掌握军权的方面大员。可以说,孙权的军队都归他们指挥。他们是东吴军事指挥的根基。因此,在这些人中,要从层次来说,关羽、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是最高档次的,他们都属于战略层次的人物。

他们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各自国家事业的成败。要是论战绩,关羽、周瑜、吕蒙、陆逊基本相当。关羽是三国时期历史记载的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的将领,阵斩颜良,五人能比。而后来在襄樊之战,以少胜多,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战果不可谓不辉煌。周瑜则是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开辟了三国鼎立的时代。他多谋善战,是孙权的股肱之臣。

孙权没有开拓进取的能力,完全依靠周瑜。周瑜破曹操,占荆州,为孙权开疆拓土。可惜早早病死,死后孙权无力再扩张,转而采取保守江东的策略。鲁肃思虑深远,计谋出众。他根据当时的形势,主张借南郡给刘备,使曹操多处受敌。当时曹操正在做书,听到这个消息,不禁笔落于地。可见鲁肃计谋深远。可惜孙权不能领悟,加上鲁肃早死,使得孙权背盟,两败俱伤。

吕蒙和陆逊都是一流人物,保守江东有余,进取无力。比起以上三人,就等而下之了。尤其是吕蒙,虽然白衣渡江袭取荆州,截杀关羽,在战术上运用得十分出色。可是在战略上,背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终究断送了东吴夺取天下的希望。如果从关羽、周瑜和鲁肃中选取一人的话,那只有周瑜是最为出色了。其次是关羽,再其次就是鲁肃了。

周瑜死后,鲁肃为什么会被任命为统帅全军的大都督?他究竟有何能耐?

是罗贯中根据巜三国演义》小说剧情的需要,周瑜死后,安排鲁肃为统军大都督。是联吳抗曹的战略需要,鲁肃是不二人选。鲁肃性格温和,通情达理,深明大义,不好争斗……在他仼上,和孔明通力打造战略合作伙伴,使曹操轻易不敢小瞧,挑起战争。成就了巜三国演义》最美好的和平时光,成就了刘备进取西川,奠定了蜀国的立足基础,成就了一代霸业。

东吴在鲁肃时代和蜀国的伙伴合作,在巜三国演义》中堪称典范。和诸葛亮虽然各为其主,但在主张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结成统一战线共同对付曹魏的战略思想是一致的。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当鲁肃时代过去,曹操联吳伐刘。蜀国不但失去了荆州,还迫使关公走麦城,致使桃园三结义的诺言实现,从此蜀、吳结下了家仇国恨。刘氏也只能龟縮在蜀地苟延残喘。

三国东吴四大功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都为孙权建立大功,为何无一人善终?

兔吐认为题目问得有点意思,也反映一个问题,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都是东吴战时,水军大都督,事实他们都很优秀,尽职尽责。因常年在长江里练兵,事多烦杂,精心励胆,操劳过度,还带领水军迎战,身先士卒。水上夏天炎热,酷暑水气蒸熏,南京、武汉地区在全国号称火炉,冬天又严寒湿冷,常出现冰凌,温度变化无常,常年在江上,体况多磨成病。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江东  都督  三国  时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