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爱族亲。秉德不回曰孝。顺于德而不违。协时肇享曰孝。协合肇始。执心克庄曰齐。能自严。资辅共就曰齐。资辅佐而共成。甄心动惧曰顷。甄精。敏以敬慎曰顷。疾于所慎敬。柔德安觽曰靖。成觽使安。恭己鲜言曰靖。恭己正身,少言而中。宽乐令终曰靖。性宽乐义,以善自终。威德刚武曰圉。御乱患。弥年寿考曰胡。久也。保民耆艾曰胡。

六十曰耆,七十曰艾。追补前过曰刚。勤善以补过。猛以刚果曰威。猛则少宽。果,敢行。猛以强果曰威。强甚于刚。强义执正曰威。问正言无邪。治典不杀曰祁。秉常不衰。大虑行节曰考。言成其节。治民克尽曰使。克尽无恩惠。好和不争曰安。生而少断。道德纯一曰思。道大而德一。大省兆民曰思。大亲民而不杀。外内思索曰思。言求善。

追悔前过曰思。思而能改。行见中外曰悫。表里如一。状古述今曰誉。立言之称。昭功宁民曰商。明有功者。克杀秉政曰夷。秉政不任贤。安心好静曰夷。不爽政。执义扬善曰怀。称人之善。慈仁短折曰怀。短未六十,折未三十。述义不克曰丁。不能成义。有功安民曰烈。以武立功。秉德尊业曰烈。刚克为伐曰翼。伐功也。思虑深远曰翼。小心翼翼。

外内贞复曰白。正而复,终始一。不勤成名曰灵。任本性,不见贤思齐。死而志成曰灵。志事不□命。死见神能曰灵。有鬼不为厉。乱而不损曰灵。不能以治损乱。好祭鬼怪曰灵。渎鬼神不致远。极知鬼神曰灵。其智能聪彻。杀戮无辜曰厉。愎很遂过曰刺。去谏曰愎,反是曰很。不思忘爱曰刺。忘其爱己者。蚤孤短折曰哀。早未知人事。恭仁短折曰哀。

体恭质仁,功未施。好变动民曰躁。数移徙。不悔前过曰戾。知而不改。怙威肆行曰丑。肆意行威。壅遏不通曰幽。弱损不凌。蚤孤铺位曰幽。铺位即位而卒。动祭乱常曰幽。易神之班。柔质受谏曰慧。以虚受人。名实不爽曰质。不爽言相应。温良好乐曰良。言其人可好可乐。慈和篃服曰顺。能使人皆服其慈和。博闻多能曰宪。虽多能,不至于大道。

满志多穷曰惑。自足者必不惑。思虑不爽曰厚。不差所思而得。好内远礼曰炀。朋淫于家,不奉礼。去礼远觽曰炀。不率礼,不亲长。内外宾服曰正。言以正服之。彰义揜过曰坚。明义以盖前过。华言无实曰夸。恢诞。逆天虐民曰抗。背尊大而逆之。名与实爽曰缪。言名美而实伤。择善而从曰比。比方善而从之。隐,哀也。景,武也。施德为文。

除恶为武。辟地为襄。服远为桓。刚克为僖。施而不成为宣。惠无内德为平。乱而不损为灵。由义而济为景。余皆象也。以其所为谥象其事行。和,会也。勤,劳也。遵,循也。爽,伤也。肇,始也。怙,恃也。享,祀也。胡,大也。秉,顺也。就,会也。锡,与也。典,常也。肆,放也。康,虚也。叡,圣也。惠,爱也。绥,安也。坚,长也。

中国古代皇帝具体是如何用虎符控制兵权的?

虎符,古代兵符的一种,是用来传达命令、调动军队的凭证。其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到秦汉已经形成完备严格的使用制度。一般都是用铜浇铸成虎形,为了便于携带和隐藏,所以都十分小巧,约八到九厘米长,背上及胸腹部都刻有铭文。比如在西安市郊出土的秦杜虎符上面就刻有铭文: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

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意思是说,这是调动兵马的信物,右半边在帝王手中,左半边在古时候名为杜地的将军手中,凡调动50人以上的带甲兵士,就需要两块兵符合在一起,才能派兵。由此可见,虎符被分为两半,右半留存帝王手中,左半发给地方官员或领兵的将军,需要调动军队时,帝王将右半授予主帅,并由使臣验合方能生效,"符合"一词也就是这么来的。

通过这种手段,能有效的防止假传军令。并且,虎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更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之所以这个调兵凭证以虎为形,其一是因为虎乃百兽之王,威武霸气;更重要的是,传说中,虎一直追随于龙,而古代帝王通常自称真龙转世。据《史记》所载,战国时期,秦国围困赵国国都的时候,魏国公子忌与魏王夫人如姬密谋窃得魏王虎符,夺取了晋鄙的指挥权,才能引兵破秦,救了赵国。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拜帖  嫡子  殿下  皇帝  代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