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陆逊准备妥当,刘备心焦气躁,这一战陆逊获胜的把握充分。由此看来,诸葛亮不会犯刘备的错误,也就不会被陆逊火烧连营,打得大败。那么陆逊为什么能够大败刘备呢?陆逊严阵以待,三道防线将刘备逼到心理崩溃的边缘。陆逊这三道防线,足以将刘备大军给拖垮了,即使没有那一把大火,陆逊是有后招的。

夷陵大败刘备之后,陆逊的结局如何

夷陵大败刘备之后,陆逊的结局如何

夷陵之战后,陆逊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政治泡沫当中。首先是军功无双:在击退刘备6年后,陆逊带兵和曹魏打了一场石亭之战,这场战争最终战俘魏军1万多人。这样一来,陆逊就变成了唯一一个,几年内取得与两个国家对抗并且全胜的战绩。而对吴国来说,从孙坚开始到孙权,也只有陆逊一个人达到了如此的功绩。公元229年,也就是黄龙元年,孙权称帝,称帝之后的孙权马上立了一个太子,孙登。

而陆逊被封为上大将军。随后,陆逊辅佐太子孙登长官武昌事宜,15年后,随着太子孙登的不断成熟,陆逊的权力也不断增强。可以说,只要孙权死了,陆逊就是位极人臣。这时候的陆逊可以当霍光,当董卓,当曹操,当诸葛亮……总之,吴国国运,就在陆逊的一念之间,而陆逊的家族也可以就此形成一股及其庞大的势力。但是,陆逊辅佐孙登第21年后,孙登死了。

尽管孙登死后,公元244年陆逊官拜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但是这些都是虚的。因为锁着孙权年龄的不断增加,陆逊总要在储君问题上站队的,否则新皇帝一上台,陆逊的下场和鳌拜是一样的,总得被新皇帝清算。毕竟功高震主。问题是,陆逊跟了孙登21年啊!他已经没有重新站队的资本了。所以,随着陆逊上书干涉储君的事后被孙权怼了以后,陆逊功高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刘备被陆逊打的落花流水,假如诸葛亮指挥战争,结果会如何?

刘备被陆逊打的落花流水,假如诸葛亮指挥战争,结果会如何

跟北伐一样,无功而返。刘备跟他老祖宗刘邦一样,并不会打仗。他们的长处是管理团队,而不是亲自带兵征战。刘备一生除了镇压起义军立过功,唯一的一次胜利就是汉中之战,还是惨胜。汉中之战几乎没有战略战术可言,就是残酷的消耗战。无论从时间、规模、主帅、消耗来看,汉中之战都是一场很大的战役,但后世评价的很少。究其原因,就是毫无军事战术价值可研究。

夷陵之战,刘备连营七百里,曹丕一听就说;“刘备不会打仗,不久就会失败。”果不其然,七天后,东吴打败刘备的表奏就到了。曹丕说那话时,刘备恐怕已经败了。如果换做是诸葛亮指挥,结局绝对会不一样。从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来看,诸葛亮无论战略、战术基本都很得当。第一次北伐,马谡失街亭,导致失败,后世对此存在争议,有说法是诸葛亮战术不当。

但这也是诸葛亮不得已而为之,毕竟蜀汉与曹魏势力差距很大。诸葛亮是乐观了一点,整体而言,没啥大的过错,这里就不多说了。就以诸葛亮北伐的套路,看一下,如果他指挥夷陵之战,会是如何?刘备之所以开始比较顺利,是由于边境地带,东吴防御比较薄弱,没有遇到强硬的阻击。仅仅在巫地与李异、刘阿干了一仗,占领秭归。进而进攻孙桓把守的夷道,始终不能攻克。

一个小小的夷道都不能攻克,如何灭掉东吴。从后期诸葛亮北伐来看,攻城拔寨,还是很有一套,也屡屡取得阶段性胜利。多是因为大军深入魏境之后,粮草不继而主动退兵。夷陵之战,诸葛亮一定也会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术,不会急躁冒进。在受到陆逊大军阻挡,形成对峙、难以迅速取胜的情况下,考虑到天气炎热,诸葛亮一定会退兵,撤退到蜀吴边界休整,等待天气转凉,然后水陆并进,沿江而下。

孙权最怕的就是刘备的水军。一旦刘备舍弃水路,驻扎在陆上,水军变陆军,就失去了优势,变成了劣势,给了陆逊可乘之机。另一个原因是刘备轻敌,认为陆逊就一个毛头孩子,没把他当回事。这一点恐怕诸葛亮不会犯这个错误。他未出茅庐就自比管仲、乐毅,清楚自己年轻时能有多大的本事,就会相信别人年轻时也会有这个本事。自古英雄出少年,不是说说而已。

诸葛亮不会轻敌,一定会谨慎对待。由此看来,诸葛亮不会犯刘备的错误,也就不会被陆逊火烧连营,打得大败。但夷陵之战绝不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刘备从蜀中带来三万多人马,加上武陵蛮夷沙摩柯带来的一万多,也有五万左右的人马。陆逊是率领五万东吴精兵,来对抗刘备,双方在兵力上绝对相当。深入吴境,蜀汉军队粮草供给就困难得多,需要大批的兵力保障供给,减少了战斗人员的数量,战斗力也就下降;陆逊方面就好得多,毕竟在自己国内,粮草补给就容易的多,军心也就更稳定。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剑灵  陆孙  陆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