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关羽过了两关的消息传来以后,虎牢关守将卞喜自知不能抵挡关羽,所以也想智取。他假装理解关羽的苦衷,将关羽平安引入城中的镇国寺。看来关羽在国人心中的确是神一般的存在,甚至超越其他所有的神。由此可见,关羽正是打算从这里过黄河寻找刘备。

武圣关羽是如何从人到神的?

武圣关羽是如何从人到神的

关羽本就是个大忠大义之人,被称做“义绝”,由于人们对这种忠义之人本就十分膜拜,加上隋朝天台山智者大师在荆州创建精舍受到关羽神灵所托为其受戒成为“护法伽蓝菩萨”成为了佛教菩萨。到了北宋徽宗皇帝时期,徽宗皇帝对道教非常痴迷,被徽宗皇帝加封为“崇宁真君”成为道家的一位神仙。后又被历代皇帝加封和推崇,被道家敬奉为“关圣帝君”和“武财神”一直被人间供奉就由武将变成了神一直被后世所敬仰。

关羽是怎样成为人们心中的神的?

关羽是怎样成为人们心中的神的

关羽成为国人心中的神,主要是罗贯中的那支生花妙笔和国人的集体心理。有福建的朋友告诉我,当年“破四旧”的时候,他们老家人什么庙都敢拆,都敢砸,唯独不愿,也不敢拆关帝庙。看来关羽在国人心中的确是神一般的存在,甚至超越其他所有的神。个人以为,小说《三国演义》对关羽形象的塑造不经意间迎合了国人的集体心理。关羽这个人物形象在我们这个民族的共同心理中熠熠生辉,渐渐由人而神。

传统上,中国是个伦理国家。国人把感情伦理看得重于一切。情大于一切,成了传统国人的集体心理。罗贯中笔下的关羽就是一位把感情看得重过一切,连大是大非的原则和个人的生命也没有感情重要的英雄人物。正是关羽这样的性格赢得了多数国人的喜爱、敬重、崇拜,最后由人而神。罗贯中对关羽性格的描写有两处最为关键:一是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舍弃功名富贵回归刘备。

二是华容道放曹操。我们先看关羽千里走单骑,舍功名富贵,千里寻兄。在不知兄长刘备、三弟张飞下落的情况下,关羽以降汉不降操的条件,成为曹操的部下。关羽深得曹操青睐,得到了曹操部下几乎所有武将所未得到过的礼遇,汉献帝也在曹操的授意下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关羽也为曹操斩颜良,诛文丑,解了白马之围。一个武将能得到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曹操都给了关羽。

更重要的是,关羽还能在曹操的指挥下,斩颜良,诛文丑,立下战功——大将有用武之地。古往今来,一个将军所追求的外乎就是沙场立功,赢得功名富贵了。但是,一旦知道兄长刘备的下落,关羽毫不犹豫地抛弃了这一切,走上千里寻兄之路。因为在他心中,兄弟情大于一切。什么“汉寿亭侯”,什么荣华富贵在兄弟情面前不名一文。关羽千里走单骑,弃曹归刘的行为是对当年桃园三结义时承诺的兑现,华容道放曹操则把关羽重情的性格表现到极致。

请看小说49回和50回的叙述:孔明曰:“昔日曹操待足下甚厚,足下当有以报之。今日操兵败,必走华容道;若令足下去时,必然放他过去。因此不敢教去。”云长曰:“军师好心多!当日曹操果是重待某,某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报过他了。今日撞见,岂肯放过!”孔明曰:“倘若放了时,却如何?”云长曰:“愿依军法!”(《三国演义》第49回“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程昱曰:“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辱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丞相旧日有恩于彼,今只亲自告之,可脱此难。”操从其说,即纵马向前,欠身谓云长曰:“将军别来无恙!”云长亦欠身答曰:“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操曰:“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云长曰:“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奉报矣。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

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见云长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云长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云长大喝一声,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

 1/4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关羽  图鉴  一星  主公  
下一篇